刘邦心中当然更希望齐国能像魏、赵那样,永远的归自己所有,没有诸侯出现,没有后顾之忧。那派郦食其前去游说岂不矛盾?当然不矛盾,刘邦此时的想法大致有两点:1、借韩信之手,杀死郦食其,2、迫使韩信尽快攻占齐国,从而牵引楚军的兵力,减轻荥阳正面战场的压力。
对于郦食其这个谋士在后期是非常让刘邦厌烦的一个人,游说魏国的失败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另一重要原因便是,刘备被楚军围困荥阳,粮草与士卒的补给都被楚军截断之际,郦食其献出的计策:"复立六国之后为诸侯王,并使其各自就国"。多亏在关键时候,张良向刘邦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刘邦才没有听从郦食其的计策,并大骂到:"臭儒生,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事实上,在此事件之后,郦食其就再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直到前去游说齐国。自郦食其死后,刘邦几乎从未提及过这个人,仅在《史记》中有这样一句简短的记载:"高祖举列侯功臣,思郦食其。"即便是此后在韩信谋反的事件中,刘邦也并未将郦食其的死作为对韩信的政治攻击,这其中缘由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郦食其是被刘邦自己害死的。
对于齐国来说,从田荣起兵对抗项羽到其弟田横杀田假拥立田广为齐王,齐国都是非常强大的,以致可以正面对抗项羽的楚军。刘邦派遣郦食其前去游说必定使齐国放松戒备,这也是后期为什么韩信能迅速打到淄博的原因。
正如刘邦所料,韩信成功的吸引了楚军注意力。项羽派遣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援齐,刘邦在荥阳正面战场的压力瞬间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