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17日,由于甲午战争的落败,清政府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签订一方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饶是慈禧对李鸿章百般维护,却为了维护皇家的脸面,也只好将李鸿章罢免。之后,适逢沙皇尼古拉二世趁加冕典礼,而日本在东北的势力日益膨胀,威胁到了沙俄。这让沙俄感到不安。于是借此机会向清政府发出邀约,希望清政府能派人来参加此次典礼。本来,典礼是假,如何限制日本在东北的大幅度活动才是真。
而李鸿章本就是亲俄派,加上又被罢免了,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出山,李鸿章顺理成章的成为出使沙俄的最佳人选。之后清政府决定派使团赶赴俄国,顺便访问英、法、德、美等国家,彰显一下"大国"风范。而李鸿章当时已经是74的高龄了,他便自己准备了一副楠木棺材以备后用。随后进行了长达190天的访问之旅。
这期间他访问俄国、德国、英国等八个国家,横跨三大洋,行程9万多里。,尤其是在德国,更是受到了隆重的待遇,规格之高,快要和其他国家的元首相媲美了。而且德国人提前通过各种渠道,获知李鸿章的各种喜好,甚至连李鸿章喜欢抽的雪茄烟牌子与玩鸟的嗜好,都弄得一清二楚。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毕竟,《马关条约》一签,谁都知道清政府是个有钱的绵羊,要钱有钱,有地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