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朱元璋在杀人如麻的后面,却又装载了若干历史古制的思考。前面说过,几大案后,有名望的文臣武将都已经屠戮殆尽,朱元璋其实想立谁就立谁,谁还敢说半个不字吗?但是他却又担心千秋史册在后,对他朱元璋所评非益,既然老大死了,就应该立老二,"兄终弟及"嘛,但是老二明显所托非人,朱棣虽然与自己很像,但是他是老四啊,如果立了他,后世会怎么评说朱元璋?所以,朱元璋一时忘记自己已经天下无人敢反对,却又拘泥于历来的传统古制难以自拔,在内因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他倾向了朱允炆。
朱元璋为何不将大位传给朱棣
外因驱动是朱元璋没立朱棣的次因。
自宋朝以来,文官势力在朝廷逐渐崛起,到了明朝朱元璋时代,这个草根出身的皇帝却大开杀戒,将文武官员杀得大气不敢出,这样杀戮的后果几乎是灭种式的。但是朱元璋也没闲着光杀人,他也在建立另外一支文官队伍,那就是国子监,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机构,相当于大明朝官员的"摇篮",和以前所谓太学等学校不同的是,朱元璋的国子监是以"八股文"为基础的教学,朱元璋甚至撕毁了孔孟有关很多篇章,形成了朱元璋式的教学体案,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当时国子监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