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天心阁什么样?
湖大建筑学院毕业的高雨寒就花了3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件事--复原100年前的天心阁。从一张张老照片分析,到数字建模,枯燥的练习摸索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成果,她画出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天心阁屹立城头的模样。
通过实地考察与收集到的资料,高雨寒首先画出了天心阁下的城墙结构。天心阁与城墙大约同建于明初。其内部环绕式的阶梯与门洞是长沙城墙防御体系一部分。
通过复原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天心阁,高雨寒发现天心阁下的城墙布局是没有多少变化的。主阁楼的样貌从1869年修葺以后就没有大改动,变化较大的是作为装饰性的副阁。
城楼,城楼,当然是先有城,再有楼。长沙城墙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建国初期的长沙王吴芮手中建立起来的土墙,经过隋、唐、宋、元历代扩建,到了明代才修到天心阁下的龙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