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和齐国为什么并称“东西二帝”?为何后来又取消了帝号呢?

2021-07-17 07:20     360kuai

《韩非子·内储说下》中记载:"穰侯相秦而齐强,穰侯欲立秦为帝而齐不行,因请立齐为东帝,而乃能成也。"在战国中期,秦昭襄王和齐湣王一度并称为"东西二帝"。对此,《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十九年,王为西帝,齐为东帝,皆复去之。"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在时间上,秦国和齐国的君主并称为"东西二帝",发生在公元前288年。但是,同样是在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齐湣王都取消了"帝号",也即《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的"皆复去之"。那么,问题来了,在战国中期,秦国和齐国为什么并称"东西二帝"?为何后来又取消了帝号呢?

首先,秦昭襄王和齐湣王在战国中期并称为"东西二帝",直接原因就是秦国和齐国的实力,已经独居一个档次了,也即和战国七雄中的其他五国拉开了一个档次。打个比方,如果战国七雄是七支球队的话,那么,战国中期的秦国和齐国,无疑是争冠球队,也即非常有希望夺得最后的总冠军,至于此时的魏国、赵国、楚国,则是季后赛球队,而就韩国、燕国,顶多就是季后赛边缘的球队了。

具体来说,在公元前288年前后,本来在战国中期崛起的魏国,已经从中原霸座的宝座上跌落了。对于魏国的衰落,和三场关键战役存在直接的关系,分别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河西之战。其中,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是齐国连续重创魏国的战役,至于河西之战,则是秦国从魏国手中夺走河西之地的战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