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虽然帮许多人找到了孩子,但自己的力量毕竟太有限。2009年,郭刚堂在杭州参加寻亲大会时受到启发,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一副旗帜的寻访虽然感天动地,但效率太低、覆盖面太窄,而且危险。自己的盲目不该成为大家的榜样,他产生了创建“天涯寻亲网”的想法。
郭刚堂 聊城晚报 图
2011年,郭刚堂从志愿者处获得消息,山东蒙阴有个被拐卖的孩子,跟郭新振年龄相仿,左脚上有个疤。满心以为就要找到孩子的郭刚堂,接警方电话时屏住呼吸,被告知DNA比对不符合时,他和妻子呆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去见见这个孩子。
当他见到孩子,扑上去想解开孩子的鞋带,看看孩子左脚上的疤痕时,被这个生气的孩子“恶狠狠地”推倒在地上。他突然明白,即便真的找到了孩子,结局也未必是温情的。
临走时,他和妻子给这个孩子的养母跪下,感谢她还是把孩子养活了。
郭刚堂恨买孩子的人,但心里也承认,这些买的人,养大了很多来路不明的孩子,让他们有了家、有饭吃,“也许其中有一个就是我家郭(新)振,所以我跪了。”
当时,已经16岁的郭新振,一直随养父母在林州市某村生活。养父母只有两个女儿。被卖时,郭新振已经会说话和走路。这种事,在农村几乎不可能瞒住。多数村民都知道,郭新振是抱养的,村里还有传言,说他是舅舅的私生子。
在村民印象里,郭新振打小就比较内向,不清楚郭新振是否知道自己的身世。
郭新振收养家庭方的大伯称,养父母是把郭新振“当做小公主”养的,没打过他一根手指头,有活都是使唤两个姑娘,不会使唤郭新振,“可以说,比有些家庭亲生父母对孩子还好”。
郭刚堂曾到林州市找过,但没有结果。
2012年初,曾在报纸上看到对郭刚堂的报道,至今还保留着剪报的导演彭三源,通过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到郭刚堂家探访。她觉得,郭刚堂寻子的故事,太震撼了。
让彭三源印象最深的,是当时40多岁的这个汉子,说几句话就流泪。家里也没有什么生机,寒冬时节,没开炉子。临近春节,家里没有一丝红色,连餐桌都没有。
因编写剧本,彭三源与郭刚堂联系频繁。她开导他,除寻子外,对后来生的两个儿子,也有父亲的责任。后来,郭刚堂做了一些心态调整,给家里贴了“吉祥如意”春联,还挂了窗帘。
2014年,郭刚堂正式建立天涯寻亲网,把骑行十几年来收集的成千上万条寻亲信息汇聚在网站上,不光是帮忙找孩子,还找智力残疾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老人,以及离家出走的孩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政府各部门寻亲时出现的盲区。
2015年3月20日,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上映,郭刚堂也去看了。他无法忍住哭泣,怕影响其他观众,躲到影院走廊里看完这部电影。他的眼泪,哭湿了一整包纸巾。郭新振被拐后,郭刚堂曾想找当时很火的陈佩斯和朱时茂在小品里植入找寻郭新振的消息,增加寻子成功率。最终,刘德华零片酬主演的电影《失孤》,使这个想法成真。
电影里,刘德华说,“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这基本是郭刚堂的原话。
郭新镇养父母家所在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