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之谜:李忱在当皇帝之前,有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2)

2021-07-13 21:00     360kuai

不过,也有不少史家对宣宗出家持否定态度。譬如司马光,他认为宣宗被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当时光王李怡只是武宗众多的庶出皇叔之一,对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因此在他编纂的《资治通鉴》中也未提及此事;更有史家认为,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是为了丑化推行灭佛的唐武宗,圣化支持佛教的唐宣宗。宣宗出家为僧的传说,主要来源于佛教中人。

可是,史家的否定态度并不能阻止唐宣宗出家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流传反而越传越广,也越传越神奇。明代高僧圆悟禅师在其撰写的《碧岩集》中记载:宣宗年少时,爬到哥哥穆宗的龙床上,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武宗即位后,记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宣宗,宣宗不得不逃走,就在浙川(今河南南阳浙川)香严寺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来到江西庐山,观瀑布时,智闲提出作诗,想考考他,以判断其底细如何,便先吟两句:"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宣宗接着吟:"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见此人学识气度皆不凡,便以礼相待。后来在一次盐官(今浙江海宁盐官镇)法会上,希运是首座法师,在礼拜时,两人就谈起"对答公案"来。在这里,与《黄檗宛陵录》所记不同的是,由智闲和尚代替了黄檗禅师,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庐山。另外,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唐宣宗为僧的记载。不过该书则将地点又搬至福清黄檗山,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唐宣宗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禅诗志》还说,唐宣宗来到黄檗山后,又南行至惠安观看洛阳江,再南行至同安,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宣宗到来之事。

还有一个关于唐宣宗在百丈寺当和尚的传说: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刚刚继位的唐宣宗颁下一道圣旨:敕新吴县(今江西境内)百丈禅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并要求各地重新尊崇佛教。地处偏僻的百丈寺何以获此殊荣?唐宣宗为何如此看重佛教?原因很简单,唐宣宗曾在百丈寺当过和尚。唐宣宗为何从地处西北的京城长安跑到数千里外的百丈寺来当和尚?据说是因为光王李怡为躲避唐武宗迫害,便去请教京城里的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在李怡的手掌中写了"百丈"二字。李怡认为这是老和尚要他去一个叫"百丈"的地方躲避,于是派人千方百计打听"百丈"在何处,终于得知新吴县有座百丈山,山下有个百丈村和百丈寺,由是不远万里来到百丈寺。

这个在今日江西境内流传很广的故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根据《豫章书》和奉新旧志记载:唐宣宗为避武宗之忌,曾落发为僧云游四方,的确到过奉新县的百丈寺。奉新西南部的"驾山",是因唐宣宗经常登临而得名;"驾山"之南的"王见山",是因唐宣宗看过而得名;百丈寺的"流觞曲水",是唐宣宗凿石引泉而来。百丈山的大雄峰、犀牛瀑布、灵境亭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唐宣宗的游踪。

唐宣宗即位后,对为僧云游的日子难以忘怀,对百丈寺僧人的悉心关照心存感激,对佛教更加推崇备致。甫即位,便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匾额,并处死窜辍唐武宗灭佛的道士赵归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