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 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 顾不上讲究门第。
刘备没有野心,不善于巩固自己的个人势力,自然也没有自己的亲信,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的。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侯,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手下可用的人实在不多了,才想起派赵云作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早已是廉颇老矣了……赵云犯了为官的几个禁忌,又时运不济,虽然一生能征善战,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结局应该不至于如此。
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他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可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