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贪财。宋史记载,王黼请求设立应奉局,由自己负责领导,此后中外钱财皆被其所用。学者感慨,竭尽天下之财力供应奉局之费用。而且此人更设立名目,凡民间所有珍奇之宝,必须登记在册上贡中央,但每每未经皇帝过目,必须经过他的挑选。史书有载,上供中央财富,十分里有一分归他,且多为珍宝。此人只贪污可见一斑,而且,王黼曾借着捡括天下丁夫之际,居然敛财6200万缗,大约为6200万两白银,此为和珅所不及也。
最后误国。若只是贪污而不耽误天下,那么王黼的罪过还没那么大,偏偏此人还要误国。在宋金海上和议期间,王黼负责接待金国来使,结果他没有好好的摆出大宋帝国的威严,反而不断的向逝者炫富。史书记载,王黼将锦绣、珊瑚、金玉罗列,来夸耀太平盛世,殊不知反而引的女真更具侵略之心。
这极大的刺激了金国人的野心,并且认为,宋朝是无能的国家,但却富得流油,于是最终导致了惨案的发生。王黼的贪污误国莫过于此。
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此巨贪之人,焉能逃过天命之制裁?在宋钦宗即位以后,这个马屁小人很快遭到了君主的厌恶,于是在李纲等人的愤怒陈书之下,此人被开封府尹追杀,后被百姓杀死。此人可谓是天怒人怨,死不足惜。
结语
在封建时代,由于社会本身的不平等,导致了官场秩序的趋利性。于是,诞生了很多像王黼一样的巨贪,他们贪污钱财,贪污名声,到最后搞得国家破碎。宋朝正是被这之类的人给推翻,且沦丧于外人之手。其实纵观宋朝之弊病,并不在于军费的麻烦,也不在于官场的开支,还是在于官僚体制的腐败。
庆历新政时期曾有过大改革,可惜未能坚持,且上层统治者意志不坚定。此后的王安石变法,虽多项政策符合今人的经济理论,然而官吏阶层过于腐败,只会让政策变成了对策,最终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事情到了宋朝末年,一切都积重难返,官场的弊病最终酝酿了无数的巨贪,一切也就不可挽回了。因此,历朝历代,官吏之廉洁尤为重要,但多少王朝死于其上,多少英雄尽丧其手?真是可悲又可叹。
参考文献:
《宋史》
《中国通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