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英雄若兰》谱写革命英雄主义颂歌(4)

2021-07-08 10:44     中华网娱乐

编剧:根据剧情,伍若兰入狱的戏是一个高潮,你是如何通过细节去表现的?

刘筠然:在最后伍若兰入狱的戏,她马上要行刑了,我在监狱里梳妆,跟姐妹们告别。这场戏我没有选择哭,落泪。而是坚定铿锵的,含着微笑的去面对死亡,因为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举动,保护了朱军长和毛委员的顺利撤离,所以内心并不惧怕死亡。

编剧:演员与饰演的人物要达到统一,拍摄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你是如何完成艺术形象的?

刘筠然:拍摄时,那是去年12月,已是冬天了,很冷,寒风刺骨。我记得有一次下雨,又有狂风冰雹,我要一个人在山上望向远方,全身湿了,许多工作人员都打滑摔倒了,那一个镜头下来,我的睫毛就结冰了。身上还好,因为服装都是宽松的,里面可以多穿衣服,但是脚不行,穿的是布鞋,脚面是露出来的,我只能穿两层袜子,垫两层鞋垫,但是依旧不管用,脚趾已经麻木了,依然坚持把戏拍完。

编剧:你在拍戏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筠然:读剧本时是双泪直流,很感人。泪水洗亮了我的眼睛,在那大革命年代,我们的前辈英雄坚定信仰,壮怀激烈,出生入死,为我们打下了江山。我们讴歌英雄,传承红色基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候,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饰演英雄人物时,我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成长很多,终身有益。再,要感谢周琦和黄河导演,给予我艺术指导和帮助。

编剧:周琦导演,你刘筠然的入戏有何评价?

周琦:刘筠然这个演员表现不俗,对人物的理解很准确。举一例:在监狱这场戏,她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之中,感动了工作人员和周围的人。这个镜头我准备作几个分镜头处理的,最后没有办法分切了,一个镜头拍摄下来了,对艺术效果很满意。

当然,有关刘筠然在进入角色中的例子很多,艺术成绩的光鲜与付出的辛劳成正比的。除此别无他途,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在井冈山有一场戏,伍若兰在井冈山与衡阳三师的同学见面时,这群有知性的女革命者,谈起革命的理想,对艰难环境的承受和浪漫,不失那份初心的坚贞和憧憬。情节、细节、台词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在拍这场戏,台词很长,很难处理,把握不好,影响艺术效果。其中台词有民国时期的林觉民《与妻书》和鲁迅《过客》这篇文章,对革命信仰的阐述,她们演绎得顺畅,一气呵成,充满感情。刘筠然的表述,更见功夫,富有激情。她在井冈山与同学聚会时,把当时革命成功回到三师和家乡约定的承诺以及对革命理想的畅想,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在宣讲《共产党宣言》时,饱满激情达到了高潮。

功夫在戏外。刘筠然在对台词的处理熟稔在心,很符合角色的情境,丝丝入扣。殊不知她在走路、吃饭、休息都在背诵角色的台词,故而把握了分寸,入情入理,彰显了艺术感染力。

有这样一场戏:伍若兰在井冈山下挑粮回到营地,路途中见到南飞的大雁,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由此,更加由于怀念家乡,给父母写信。从见到大雁,到想起了李白的诗,再给父母写信,过渡得非常自然,并通过伍若兰的画外音去表现革命情和乡情,刘筠然表现得情真意切,恰到好处,凸显人物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立体感。

英雄伍若兰的革命青春和革命情操,芬芳了这一块热土;作为伍若兰的饰演者刘筠然,再现了英雄的革命壮举和革命信仰,她是幸运的!幽兰栉风沐雨,披霜傲雪,永不会凋谢。又到幽兰芬芳时,电影《英雄若兰》即将与观众见面,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将永远传唱下去,砥砺我们前行……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