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战败的真实原因:或是清军枪弹不配套

2021-10-04 20:19     360kuai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域硝烟弥漫,炮火轰隆,清朝与日本之间的海战爆发。最终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李鸿章的得意之作--北洋水师战败。然而对其失败的原因分析,直至今日,依然众说纷纭。我们不得不承认,打仗是个技术活,虽然当时的大环境不利于清朝政府,但是技术层面的缺陷是致命的。大家最熟悉的北洋水师的炮弹里掺沙子的故事,除了引发对军火质量和军火采购者的怀疑之外,其实也涉及到一个军事装备的技术问题。早在当时,甲午战争前后,就已经有清朝人从技术角度分析战争。

宗泽亚先生的《清日战争》一书中介绍,晚清一位安徽籍的禀生,名叫朱照,他给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谈了自己对清朝军火装备的看法。

"中国海军兵轮所用之炮,如格林、克虏伯等,一艘必有数种。此炮之弹或误入他炮,则必不能开放;重新取易,愈觉劳费,迟误稽延,多由于此。陆营士兵,或持毛瑟,或持林明敦,或持快利等枪,临阵往往有枪与弹不合之弊。"

朱照对军备的看法很专业,他说清朝采购军火很紊乱,往往弹药和枪炮不配套,更要命的是,这些不配套的弹药和枪炮混放在一起。在真枪实弹的战场,如果闹这种乌龙,其后果实在是不可想象。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