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三妻四妾十分正常,皇家后宫更是美女如云,很多皇帝少则三五个儿子,多的几十个,由此就产生了继承人的问题,普通人家还要分财产,何况是掌管天下的皇族,继承人问题不仅关乎着皇族成员的命运,还与整个天下息息相关,为此继承人的位置一直惹人注目,争斗不断,古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氏族社会演变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宗法制,在许多贵族势力中,宗法制用以分配国家权力,皇族内部宗法制与国家组织相互融合,其中掺杂了许多政治色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贵族内部财产、爵位的稳定,当然宗法制也有助于维护统治阶级稳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宗法制最早出现在夏朝时期,周朝时正式确立,宗法制创立完善之后在内部又有大宗与小宗之分,这两种是相对而言,在同一阶级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就是大宗,大宗到了更大一层次的关系网络中则成了小宗,一个直观的表现就是,相比于周天子,各路诸侯就是小宗,不过到了各自的封地势力范围内,诸侯是一方霸主,自然是大宗,宗法制就是用这种方式维护着贵族统治秩序。
与宗法制对应而来的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不难理解,就是家族财产都由长子继承,也就是所谓的嫡系,嫡系还有一个重要限制,就是正室妻子所生的孩子,侧室后代被称为"庶子",所谓的"长"就是年龄较大的那一个,因此财产继承的第一顺序是正室妻子所生的儿子中,年龄最大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