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内乱的时候,为何外敌没有趁乱侵略原因很简单(2)

2021-06-20 21:00  360kuai

首先一个是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成了七个小块,也就是出现"战国七雄"的那个时候。少数名族眼见国家内乱至此,便想进来趁火打一把劫。最有知名度的就是匈奴了,但是一来就被赵国的将军李牧,打得夹起尾巴"做国",再也不敢向南多走一步。而南方蛮夷就更可怜了,本想捞一把,却生生被楚国给收复了。真是比"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悲催,直接就被灭了国。还有一个时期就是三国,虽然数量没有"七雄"多,但是三方政权割据依旧是打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以至于《三国演义》成为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但这个时期的外敌,一样占不到好处。比如,曹操亲征北方,大败乌桓;诸葛亮三出祁山,"七擒孟获";孙权收复山越,并登上台湾岛。虽然内战难分胜负,但面对外敌,魏蜀吴,都是赢得漂亮!

故事看完了,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原因。首先,国家处于乱战之中,必定是各方军阀割据的场面,哪一个不是手里有两把刀子的呢,不然早就在内战之中被灭了。所以中原各方势利注重军事,培养军队,为大败外敌奠定了基础。

还有,不管各个势力之间有多少仇恨,一看到有外面的入侵者,大家都很默契的先解决这些入侵者。各个势力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知道要怎么做,那就是--我们打仗归打仗,内乱归内乱,但不允许别人参合,如果有人敢趁火打劫,一定先集中火力对付这些人。

故事看完了,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原因。首先,国家处于乱战之中,必定是各方军阀割据的场面,哪一个不是手里有两把刀子的呢,不然早就在内战之中被灭了。所以中原各方势利注重军事,培养军队,为大败外敌奠定了基础。其次,各国争雄,难免要赢一个气势,如果连个小小的外族入侵都收服不了,何以在群雄争霸立足呢?怕是会被其他国家笑死吧。"大国脸面"也就促使他们立下必胜的决心。再者,内战局势胶着,必定影响军心,趁着收拾外敌,也好壮一壮军心,顺带收些俘虏、器械,如果能学到一点军事战略、奇巧军备,更是锦上添花。就像战国时期的楚国,与南方蛮夷一战,大大扩充了疆域领土,一跃成了"七雄"当中地域最广的国家。还有,不管各个势力之间有多少仇恨,一看到有外面的入侵者,大家都很默契的先解决这些入侵者。各个势力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知道要怎么做,那就是--我们打仗归打仗,内乱归内乱,但不允许别人参合,如果有人敢趁火打劫,一定先集中火力对付这些人。这两个有意思的时代,告诉我们拳头才是王道。哪怕中国文化崇尚温良恭俭让,但面对外族入侵,变绝不该有温情脉脉。一如《好汉歌》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背后有拳头才是出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