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句,诗人上来就剑走奇招,不落俗套,摒弃了一般用颜色来形容桃花的惯用手法,而是着重突出一个"明"子,点出了阳光的灿烂以及桃花在阳光照耀下的明艳夺目,另外也表达了诗人明快的心境,看到艳丽明快的春景,诗人那纯真烂漫的少女心也跟着欢动起来......后四句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明写春色,暗喻人物,非常巧妙。桃花偷色,暗示她容颜之美犹胜艳丽的桃花,就连盛开的的桃花也忍不住来偷一缕娇容以图增添一份颜色;嫩柳学身轻,隐喻她身柔似柳就连飘柔摇曳的柳枝也来学习她的身轻如燕,身姿飘逸;花中舞蝶,兼示她穿行如蝶,行转如风,身形欢快;树上啼莺,犹言她欢笑如莺、余音绕梁,入耳醉心,欢声笑语荡人心肠。前两句是景的人化,后两句则是人的景化,从而将景美、人美、情美合二为一。第七句"林下何须逺借问"是借用典故,历史上东晋大才女谢道韫被指有林下风气,"林"指"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中评价人物时,常以其为标准。"林下风气"形容妇女的飘逸出尘,超凡脱俗,诗人在此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出众才情与绝世容貌。最后一句"出众风流旧有名"更是霸气流露,不让须眉!诗人以"风流"自诩,更是直言自己成名已久,毫无矫揉造作,满满的文人洒脱不羁之风。
最后两句以"林下"(之风)、"风流"(多才)自诩,毫不扭捏作态,而是当仁不让地说出自己的出众之名早已远播于世间,勿须借问。反映出一种志得意满、踌躇满志这种与她皇后身份地位完全吻合的心态。?
之所以说这首诗有点艳,关键就在第二句上,兰闺艳妾动春情。从字面上看,有没有艳的感觉?据说也就是因为这句诗,太宗朝中大臣是大惊失色,觉得有失皇后母仪天下之风范。同样也是这首诗,让朝中众多自诩饱学之士自愧不如,齐感汗颜。
这就是千古第一贤后,不知羞煞多少须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