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明朝真正的诠释什么是“君王死社稷”

2021-06-08 11:30     360kuai

明朝初年,尽管明朝统一了全国但是北方的边塞受到的侵扰仍十分严峻,于是自1381年起明王朝就开始下令修筑山海关抵御外敌,并且在1409年也在东北一带设立了努尔干都司,派遣了大量的中原官员和军队对东北地区进行进一步的治理。

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山海关外已不再是中原,早已属于蛮夷之地,并且关外的聚居人群大多都是满族人,所以这时候山海关也就成了中原王朝联系中原和监探关外的一座军事重镇。靖康之难后朱棣从北平起事之后一路冲入南京登基称帝,由于北方受到了多方威胁,再加上北平是朱棣起事的根据地,他对北平有着独特的情感,于是便迁都到了北平。但从地理上来看,北平临近边关重镇山海关,又加上是皇都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于是在民间久而久之就有着天子守国门流传了下来。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王权已经处在了风雨飘零之际,前有闯王李自成攻城伐地,后有后金势力垂涎大明江山,但因为山海关的存在,后金的军队被尽数挡在了国门之外,直到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皇帝也从未想过逃亡,最终自我了断在煤山,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君王死社稷。一直到1662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室子弟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杀在了昆明,大明就此覆灭,而明朝历代皇帝从没有一个苟且偷生之辈,这一切都很形象的表现了社稷亡,君王死。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明末起义军最怕的一个人,生擒闯王高迎祥,后因嫉妒死孙承宗刀下

明朝崇祯皇帝一直都被认为多疑滥杀,从他继位之后,不论朝中阁老还是军中大将或者是镇守一方的总督,在他的手中换了不知道多少位,而因为杨嗣昌的一念之差,以及崇祯皇帝的迁怒,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