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父亲摔死2岁幼子案开庭:被告称当时醉酒失控自请死刑(4)

2021-05-19 16:53     北晚新视觉网

冯某记得,她在给小宝穿衣服时,发现小宝身上有多处手指印,嘴里还有血迹。到了案发当晚,饭后,刘宝安再次摔打小宝,小宝被摔两下后,还能起身,但不再哭泣,一直摆手,口中喊着“爸爸、妈妈”。在被摔第六次时,冯某发现,小宝已经站不稳,人也开始抽搐,嘴发紫,脸发白,呼叫无反应。

冯某说,她准备抱孩子去医院,但遭到刘宝安阻止,刘宝安对小宝做了人工呼吸,小宝仍无反应,嘴鼻在流血。此时,刘宝安劝冯某放弃救治,并称,孩子没了就轻松了,可以再生一个,冯某不同意,拖着受伤的右腿,抱着孩子在小区内拦了一辆车去医院。

刘宝安则称,案发后,他在找拖鞋和车钥匙,因当天喝了酒,不敢朝医院方向开车,于是,将车停在路边等冯某消息,因为等的时间长,又因酒后,自己便睡着了,直到被警方抓获。

延伸阅读:北京晚报评论:家长虐童,知情人要报警

事实上,家庭虐童案并不罕见。每一起虐童事件激起公愤后,舆论谴责、法律严惩,看似有效,但毕竟起效于事后,且执行起来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应该事前预防、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虐童行为发生在家庭内部时,少数知情者往往或“不想多事”,或碍于面子不便干预。虐待孩子并非家务事。知情者不报,社区不介入,一定程度上变相助长了狠心父母们行凶。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反家庭暴力法》中,包括学校、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社会福利救助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被赋予了相应义务和责任。邻居、老师、医生等等,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份责任与义务,为保护儿童权益挺身而出。当个人力量无法阻止家庭虐童时,社区也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关注重点家庭、接受邻居举报、及时调解劝阻,关键时刻报警并寻求法律支持。社区的保护机制能联合起所有正义邻居的力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受益儿童,且更能在社区内形成保护儿童的舆论环境,对家庭虐童起到震慑和预防作用。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需要更多人以文明的名义,更多机构以法律的名义,将其付诸实现。让孩子们及时免于荼毒,让行凶犯法者及时得到惩处,必须形成无死角的社会保护、救助机制,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法律给予的保护、全社会给予的温暖。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