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此人算无遗策,谋略不亚诸葛亮?曹操若有他辅佐早已雄霸天下!(2)

2022-12-31 07:19     360kuai

但是这其中有两个疑点。其一是此记载仅在《后汉书》有见,而《三国志》中则将沮授换成了当时的治中李历,而以沮授的地位(别驾再加上骑都尉)和历史的重要性,理应记载才对。其二是沮授的态度,韩馥是给予了沮授很高的官职和尊重的,但是在韩馥被袁绍搞定之后,沮授立刻毫无拒绝的便改换了袁家门庭。而曹老板抓住沮授之后,沮授却宁死不投,这般前后无常,除非是用袁绍人格魅力实在太高,而曹老板则和韩馥之流一样来解释(笑),不然实在说不过去。同时,韩馥对待冀州本土人士是不友好的,双方是有着很大的矛盾的,如果说沮授确实是进谏了韩馥,给予了这种关键的建议,那么沮授就是和冀州的本土士族们唱反调,如果真是这样,那沮授的高度就又高了一个层次(打破了阶级的约束和抗住了同乡的谴责),至于真相究竟如何,目前是没有明确的说法的,就留给读者们尽情猜测吧。

沮授的计策和预测很多(这颇有诸葛亮和郭嘉的风范),自有疑点的"饿死袁绍"(冀州拒绝提供袁绍军粮草而扼杀袁绍)计策开始,有过"邺城对"(平定北方、扫清匈奴、坐拥四州、拥戴天子、一统天下)、"力迎天子"(天子逃亡期间积极提议接天子到邺城)、"分立祸端"(认为袁绍将儿子们分立治理州牧是祸端)、"疲软拖敌"(不建议主动挑起官渡之战,而是以逸待劳)、"缓进战术"(官渡之战时应当持久缓进,拖长战事,以克曹操)共六策(或者说预测)。

这其中,笔者个人认为最有价值且没有异议和"假设论"的则是"邺城对"和"分立祸端",之前在袁绍篇章的时候我就简单聊过"邺城对",在袁绍官渡之前,袁绍确确实实都是如"邺城对"在进行行动,也因此奠定了自己的霸业(但不确保一定是因为沮授的建议,因为袁绍本身也一直在规划北方的事业,但是无论如何,证明了沮授在天下规划和预测上是准确无误的,而"邺城对"的后半部分则均是曹老板在实施,至于效果如何也不用多说了);"分立祸端"一事,亦是如此(《九州春秋》:绍曰:"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授出曰:"祸其始此乎!"),虽然此时袁绍还没有提及立嗣之事,但分立各州此举的影响力和败笔性依然被沮授所料,若干年后的事实也是印证了沮授的远见。

沮授的计策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他还能够准确的把握局势,不断变化计策,尤其是在官渡的前后,先抵制官渡之战,不成之后抵制颜良单独行军,在白马失利之后,有提出分兵进攻的思路,被拒绝后,又有过缓进之策,这样的反应速度和计策的高效性都是谋士之中数一数二的,但是必须要说的是,沮授身为袁绍集团中的监军兼奋威将军,同时还是官渡之战的都督,在这般重任之下,沮授的战前四散家财扬言会失败和战时"请病假"的行为确实有些耍性子和赌气的性质在里面,是官渡前后的一个矛盾点,也确实是沮授的一个小瑕疵。

沮授作为袁公账下最位高权重的一位,既享受了这份荣誉(无论是袁绍所给还是后人所赐),也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不管是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生涯规划,还是平日里的行政细节和大小事务,亦或是临阵军前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谋划,都做到了一位一流谋士或者说是人臣的顶峰。然其"所托非人",或者说从他出生的那一瞬间,他就有了和田丰、审配一样既定的河北"死忠"悲剧命运,其二侍"平庸之主"的命运也是令人倍感惋惜,或者说他与其主公的相性总是不佳吧,不过话说回来,也许这就是"燕赵(河北)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