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造18个新字,其中17个被废除,被保留的不少女生用它来起名(2)

2024-09-09 13:42  360kuai

她先是将洛阳改为神都,再改百官名字,将尚书台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令改为内史等等,而武则天对于文字的态度同样十分认真,她认为这有助于思想统治,事实上在武则天当政前,她已经开始频繁的给人家改名,并相信这能够带来力量,比如她将王皇后的"王"改为"蟒",把萧淑妃的"萧"改为"枭",自然武则天的造字运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具有史书记载,武则天一共创造了18个文字,包括对""照、天、地、日、月、星、君、臣、初、载、年、正、授、证、圣、国、人"的改变,其中月字改写为了两种形态,大家细心的话不难发现,这些字基本和皇权有着必然的联系,第一批文字在武则天登基后5年(695年)开始实行,自己先行示范,援用于此后上表的《大云经疏》,并誊写复制,颁行于天下各州。

这些字体的该百年也有着各自的意义,宋人提到:"武后改易新字,如以'山水土'为'地'、'千千万万'为'年'、'永主久王'为'证'、'长正主'为'圣'。"并且加入了焊锡在其中,比如大臣的"臣",武则天创造的文字由"一忠"组成,意味着忠于一人,而"人"之的改动更是简单明了,直接改为"一生"。武则天改动的"国"字最有意思,将"八方"放于四边之中,意味着四面八方,由此可见,武则天改字还是颇费一番心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