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为什么会失败?慈禧一天开支4万两白银(4)

2024-02-14 06:22     360kuai

甲午战争

从军事上来看:一是北洋水师总体战略是防御,没有主动进攻和决战意识。海军是个多兵种合成的军种,需要陆军、海岸炮台、后勤保障的支持,否则在海上就是个活棺材。大清总体战略思想还是只有海防观念,根本没有制海权的想法,还是原来对付海盗的一套打法,前提是敌人从海上过来,运用军舰和海岸炮台还击,根本没有想到敌人从后方陆地包抄过来。其实在丰岛海战,中方"广乙"号遭重创搁浅,日方"吉野"也中弹负伤。黄海海战,中方四艘沉没,但"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仍有战斗力,日方两艘重创。北洋水师表现尚可,基本上是打个平手稍差点。但战略思想一味避战保存实力,没有一次像样的主动进攻,如日军包围刘公岛的时候,15艘鱼雷快艇突然乘夜出港,日军大惊失色,以为是来偷袭,谁想到清军是想跑到烟台避战,结果全部被日军俘获。

淮军

二是甲午海战主要失败原因在于陆军太差。清军武器装备参差不齐,以淮军的装备最好,用的是国外的毛瑟枪,但规格、种类不统一,弹药无法保证。晚清的兵工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仍不能提供统一制式的枪械。更为严重的是没有类似兵站的近代化后勤补给系统。作战时粮食、弹药不能及时补充。平壤之战,清军弹药只够一天消耗,无奈叶志超下令连夜撤离,留下的粮食又被日军获得。日军在辽东花园口登陆时,辽东地区发生灾害,清军粮食供应困难,官兵就地抢粮,并有军队哗变。

三是战场情报工作太差。战前日军成功破译了清军通信密码,清军军事部署被日军掌握,日军可以有针对的进攻。马关谈判中,李鸿章与朝廷的通信被掌握,使得中方陷入被动境地,清朝付出惨痛代价。

四是日军的官兵军事培训和素养较高,"武士道"精神提高了日军的战斗力。日本战争动员已进入近代化,青年人强制服兵役,类似于今天的义务兵,全国爱国热情高涨。清朝虽然号称有100万军队,但八旗、绿营毫无战斗力,防军、练军分布全国各地,朝廷为防国内叛乱,不能把全国大部分兵力调往环渤海前线,使得北洋水师被困刘公岛,被日军海陆两军包围,最终全军覆没。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