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杨贵妃之死(3)

2021-05-07 17:30     360kuai

然则白居易到底不是严肃的历史家。即陈鸿的《长恨歌传》也承认白"诗多于情",作诗的目的就是要让这故事经过他笔下"润色"而不"与时消灭"。所以《长恨歌》只能作国文教材,不当引入历史课目。虽说白诗作于806年,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才五十年,与所叙事相去并不远。

白居易没有提及当马嵬坡悲剧发生时,唐玄宗已将近七十一岁(中国传统或称七十二),杨贵妃也三十八。在今日驻颜术的条件下,一个女人三十八岁不能算是年龄太大,但是在中世纪就很难能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吸引力量了,可见得白诗听任感情奔放有浪漫主义色彩。

至于诗中人两方年龄有这样大的差别,则是她于745年为封贵妃之前为"太真妃",更前则为"寿王妃"。原来寿王李瑁,不仅是玄宗的亲生子,而是他所宠爱的武惠妃所生,曾一度被提出有被立为太子做玄宗的继承人之可能。所以杨玉环被玄宗李隆基宠爱之前确是他自己名正言顺的儿媳妇。

《旧唐书》没有提到这重关系。只说:"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后庭数千,无可意者,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既进见,玄宗大悦,不期岁,礼遇如惠妃。"

直到宋朝欧阳修等作《新唐书》才提出"始为寿王妃"。《资治通鉴》则记入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736年间)"十二月乙亥册故蜀州司户杨玄琰女为寿王妃"。据算当时她十七岁左右,与李瑁为夫妇后至少已一年才被玄宗召见(因为武惠妃也是在年底去世)。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