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宾王尝尽了"人走茶凉"的世道冷暖。自此,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魄、中兴门第的巨大压力下度过了早年岁月。
自小接受"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的宾王,在20岁前后参加科考,可当时的科考场营私舞弊、走后门的现象十分普遍,无权无势更无财的宾王毫无意外的落榜,落榜,再落榜。
几次考试下来,早已磨平了当初的斗志,宾王一怒之下,写文一篇,矛头直指大唐科举弊端,可位微言轻,尽管在市井之中反响剧烈,拥护如潮,可当权者却视而不见,一颗石子,难以激起浪花,微泛涟漪后,很快归于平静。
此后的宾王,意志消沉,行走在堕落的边缘,四处游荡,《旧唐书》记载: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