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孙权当时的年龄、经验,以及张昭为代表的最主要"做工作对象"亦即江东士族集团的利益考量等等这些因素,可以很清楚地推想到--他们更寄望平和的磨合与发展,而相对应地势必更倾向远离争霸性质的战争。继而,他们会认为,跟曹操势力隔着长江天险、并算不上多么富足的江东,一半时也还进不了曹操武力征服的"大菜单"。
所以,对孙权来讲,至少在曹操多少出乎他们意料的大兵压境之前,他所执掌的江东,只有"内事",没啥"外事"。于是,被亡兄孙策"定格"在"外事"上的周瑜,就还是不"问"的好。甚至,可以想象,年轻文弱的孙权,都未必有勇气时常面对剑甲铮然、功高盖主的周瑜。周瑜也很"知趣",一直在"鄱阳湖习练水军"。
对于正当盛年、一腔抱负、满腹韬略的周瑜来讲,恐怕,从"外事不明问周瑜"开始,就"郁闷"了。
(四)诸葛亮跟周瑜的矛盾"要劲儿",孙权跟周瑜的矛盾"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