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方天画戟天下闻名,你知道中国古代戟这种兵器的发展史吗(2)

2021-06-18 05:55     360kuai

戟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商朝末期到隋唐结束,可称之为古戟阶段;第二阶段从宋代到今天,可称之为今戟阶段。

古戟(以下仍简称戟),和许多古兵器一样,它也是其相近的古兵器发展而来。在史前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复合武器,不外乎有柄石斧、投枪、弓而已。石斧的前端逐步变尖、变锐,就构成了古石勾、古石锄。青铜时代开始后,青铜工艺的进步,人们又把青铜勾的前端加长,并把这加长的部分称为援,两面打磨成锋利的刃,把勾的后端(称为内)也加长,在内上开孔,以便用绳更稳固把武器缚在木杆上。这可啄、可勾、可击的兵器就是戈。和古勾相比,最初的戈是近一字形的形状,后来的人们为使戈更坚实地固定在木杆上,又把内和援之间的下方延长(称为胡),大约是小丁字形。商周时代是车战从兴起到全盛的时代,在周代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蜂拥于战车周围的步卒只是附庸,有身份的贵族乘战车冲击。战车兵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力。当时战车上通常配置五种兵器,分别为戈、殳、戟、酋矛、夷矛,称为五兵,戈位诸兵之首。

这时贵族所使用的戈已很华丽美观,而且实用,在战车的行进中,不但可用戈横,也可利用战车的车速拉倒敌人,而当时的一般步卒只配给可啄击的古勾,形成后期的戈为完全的丁字形。和前朝的戈相比,不断地加长援,朝、内是个趋势,这样可加强戈在木杆上的稳固性,也增加杀伤力。整个周代,只有卫国始终是短胡一穿,即胡很短,内上只有一孔,这样的龙缚在长杆上不太稳固,因而为其他国所据弃。后期的戈和卫戈相反,几乎都是长胡多穿,以增加戈在长杆上的稳固性。

戟的出现是在商末周初,初期的戟显然是戈的变形,是在戈的援的增长中实现的。这时的戟是把原来平直的援改为前倾,援和胡形成一个较大的钝角,而和木杆前端形成一个锐角,以加强前刺的效能。这种由戈引出的戟在进入周代中叶之后充分地发展起来。春秋末年的工艺著作《考工记》中记载,当时制造的戈宽约4.6厘米,内是宽三倍(13.8厘米);援是宽的四倍(18.4厘米)。戟宽3.5厘米,内是宽的三倍(10.5厘米);胡是宽的四倍(14厘米),援是宽的五倍(17.5厘米)。从中可知戟的形体比戈更窄,而通体更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