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秦军士兵们产生哗变,这样绝对不是自己想看到的情形,二便是军营中粮食不充足,这两个缘由可以说是非常牵强的,首先我们来看粮食不充足那就是不可能的事,在当时,他们进入关中必然会做些纳粮的行动,而城内大多都是富商,家里也囤积了不少的粮食,尤其是一些贵族的家中,想要养活自己的这一个庞大的军队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完全不是理由。至于引起哗变,那更是不存在的,本身自己军营中的实力就可以足以碾压这些败军,再加上秦国早已颠覆,就算他们发生哗变,又能翻起什么样的风浪呢?毕竟大多数的军士都是被强征过来的,没有什么是真正自己愿意来打仗的,连最起码的人性都不去珍惜,又怎么能为人类的社会所容忍呢?
而他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才真正的在大戏未演之情便已然奠定了败军的基调。不管在哪个年代,一场军事行动,尤其是这样一场旷古绝今的王朝推翻式的军事行动,最重要的便是人心了,在之后的很多王朝中,都逐渐证实了这定论,失去了人心的统治者是绝对不可能走到最后的,其实在当时项羽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目标,他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想要推翻残暴的秦王,却殊不知自己已然步入了秦王的后尘,成为了另一个更加残暴铁血冷酷的秦始皇。
在其下了这一道藐视人性的命令起,他便已然失去了整个秦国驻地所有百姓的支持,所谓失道者寡便是如此,成功拉起了仇恨的他,自然逃脱不了被制裁的命运,虽然当时刘某人比较示弱,但是秦地的百姓们不管,你项羽坑杀了我家儿郎,我便要与你拼命,于是纷纷支持刘邦,刘邦进入关中之后就迅速稳住并在关中立足,也是得益于当地人们的帮助,再加上兵源逐渐的增加,自己的军队也在无形之中愈发的强大起来,再加上自己的这几个兄弟也都是雄才大略般的人物,因此这场大戏在没有开演之前便已然奠定了结尾。
伴随着悲凉的音乐,这一出大戏缓缓拉上帷幕,一片漆黑之中,我们不禁想到为什么项羽会败得这么惨,被坑死了的20万鲜活的生命才是最大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