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随着王有则的离世,原本富庶的王家渐渐衰败,加上小弟弟王贤裕患有精神病,无奈之下,王采玉也因此要做些缝补的事情补贴家用。之后王采玉嫁给了一个姓竺的男子,原本夫妻间感情和睦,但是随着时日渐长,竺某的脾气变得十分的暴躁,动辄大骂王采玉。
原本,因为第二年儿子的降生,夫妻感情变好,可不幸的是没几个月,孩子就夭折了。紧接着,因为当时的一场瘟疫,死了很多人,竺某也没能例外。原本因此深受打击的王采玉,回家和母亲弟弟生活,但是邻居常常说她命硬,"面有克夫克子之相"。在闲言碎语的打击下,王采玉也放弃了继续守寡的念头,她决定出家。
刚巧的是,附近的一个尼姑庵的老尼姑去世,而王采玉的母亲崇信神佛,就带着王采玉去给尼姑料理后事,而原本就想出家的王采玉,见机缘巧合,就和当时尼姑庵的掌事提出了请求,掌事怜悯她凄苦的身世就同意了她的请求。但是,王采玉的母亲却心疼女儿年纪轻轻就遁入空门,反对此事没随着王采玉的请求,最后也答应了,但是,不允许她将头发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