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入相武能拜将,却选择下海经商,被后人尊称“商圣”

2022-08-19 15:19     360kuai

公元前536年,正值春秋时期,诸侯割据分裂,范蠡就出生于楚国,当时楚国禁止非贵族入仕。家境贫寒的范蠡博学多才,非常不满楚国这种黑暗统治,于公元前493年,带着希望与抱负,与好友文种一起前往越国。但是功成名就之后,他却卸掉将军之位,选择外出旅行,范蠡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

范蠡是有真才实学的,来到越国不久,他就成为了勾践的上大夫。公元前493年,勾践不听范蠡的谏言,贸然讨伐吴国,最后兵败于夫椒,随后在会稽山被吴王围困。按照约定勾践需要携带妻子,前往吴国当奴仆,勾践想要文种陪同,但是范蠡对自己才能非常清楚,认为自己治国不如文种,愿意陪勾践前往吴国为奴。三年为奴范蠡不离不弃,与越王勾践同甘共苦,公元前490年,勾践、范蠡等人回到越国。

在范蠡的建议下,越国实行"商贾"兴国之策,经济实力稳步上升,之后勾践实行亲民政策,慰问病人为死者办丧事,让越国百姓得以安定。范蠡还建议建都城,面对吴国的方向不设城墙,然后敬献美女(如西施)给吴王,用这些行为麻痹吴王夫差,同时偷偷的训练军队,组建敢死队等等。在公元前473年,越国一举灭掉了吴,吴王夫差自杀。公元前468年,勾践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但是范蠡认为越王"可以共患难,不可共享乐",选择了辞官,偷偷带着亲信子弟开始自驾游。

顺着海岸漂游而上,范蠡来到了齐国,化名鸱夷子皮,在海边隐居,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在范蠡的理财规划下,一家人主业耕地捎带捕鱼晒盐,耕地可以带来低风险的稳定收入,而捕鱼晒盐业是齐国的经济支柱,还曾颁布了煮盐法和捕鱼法,进行大力发展。顺应齐国政策,不出几年范蠡就积累了数十万的家产。

范蠡的贤能很快就被齐人发现,齐国百姓希望范蠡为相,为苍生谋福祉。但是当时齐国"田氏专政",田常自任相国掌握齐国大权,不仅仅排挤异党,对于不听话的君主,都会杀之再换一个。齐平公自身难保,敢让范蠡当相国吗?范蠡会趟这趟浑水吗?迫于舆论压力,当时的田氏一直没有取代齐王,而史记记载的"拜为相",其实是田常故作姿态,故意将相印送给范蠡,实则是想要驱逐范蠡。而范蠡早已经察觉到"不详",推辞掉相国之印,将钱财分给知己朋友和邻里乡党,带着重要财物偷偷地离开了齐国。

最终范蠡在宋国定陶重起炉灶,自称"陶朱公",定陶土地平阔,开发较早,曾经是春秋曹国都城,后被宋国灭掉纳入领土。这里人口比较集中,客商云集,商业贸易非常发达,范蠡到这里后如鱼得水。范蠡将富国策略用于治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商理论,范蠡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判断市场运作规律,然后顺其自然等待时机,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也就是高卖低买。一边耕种畜牧,一边等待时机中转物资,不求暴利讲究薄利多销,稳扎稳打几年后,范蠡就已经累资巨万,天下人皆知有这样一位"陶朱公"。辛苦了一辈子的范蠡,于公元前448年寿终正寝,时年88岁。

范蠡追随勾践22年,当过奴隶也做过将军,深知权力的可怕,对于权力范蠡拿得起放得下,功成名就后的范蠡,想的不是如何光宗耀祖,而是追求自保,所以他远离越国远离齐国,远离政治漩涡。从事商业最初不过是维系生计,但是范蠡过于优秀,短短数年的时间,就通过经商闻名天下,更是被后人尊为"商圣"。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