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子午谷奇谋”只需向诸葛亮要几千兵马,他为什么不敢一试(3)

2024-03-04 07:02     360kuai

相反的,夏侯驻守西安的部队有20余万人;当魏明帝曹睿一听到诸葛亮北征的信息后,又当即派曹真、郭淮为前部,率20万部队迎击诸葛亮的军队,其后曹睿又亲率由司马懿编组、大将张 为先锋的30万大军为后备军团。可见,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是十分悬殊的。

更何况诸葛亮手中的一张王牌---等待驻守新城的魏将孟达起义---最终未能打成。孟达的起义在司马懿的镇压下很快失败,打破了诸葛亮的计划。而司马懿的复职更使诸葛亮的反间计落空,成为更大的心腹之患。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8]意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它,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它,力量与敌相当时只能列阵而战。诸葛亮以大大少于敌人的力量作战,无疑会想到要保存实力,并在战斗中不断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不会采取魏延的计策将为数不多的部队再分成两路,人为地分散、削弱自己的力量。同时,正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否定魏延的计策后所说的:

"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一言而流露出诸葛亮的两种担忧心理:一是怕有人提醒魏方主将在"山僻"(子午谷)中截杀,使五千将士遭歼灭;二是万一失事,则不但减弱了自己的实力,而且将大伤锐气,打击所有北征将士的情绪。事实上,诸葛亮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中原并不是没有人才,毛宗岗批这段话是为姜维的出现埋下伏笔。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