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国之后的西晋为何鲜少被后世提及(2)

2021-03-23 19:00  360kuai

早在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国之时,晋武帝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各地诸侯王势力不容小觑。

从公元291年-306年八王之乱历时16年,除了诸王互相攻伐的战事外,期间还有氐人齐万年的变乱,以及成汉和汉赵两个政权针对西晋朝廷的一系列战争,南方亦有变民杜曾、王如及张昌的起事。这些战事都对全国不少地区都造成严重破坏,饥荒、疫病频生,亦令不少人被迫离开家乡求活,成为流民。

五胡乱华(304年-439年)

八王之乱致使西晋国力大损,内迁的北方诸多胡族趁机反叛,西晋因此而亡。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史称前赵或汉赵,同期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311年(永嘉五年)四月,汉赵皇帝刘聪部下石勒,歼晋军十多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并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祸"或"永嘉之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