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朋友是孟浩然当年在长安时结识的。当年孟浩然在长安太学赋诗,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绝妙诗句名噪公卿大夫,让满座为之搁笔的时候,他就深深地被孟浩然的才华折服,两人结为知己,常常相约曲江赏花、乐游原凭古、慈恩寺参禅。
孟浩然读着诗,长安城的那些往事恍若昨日发生,回忆起来竟让他如此辛酸不已。唐代的长安城是读书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是繁华旖旎的帝王之都,也是读书人指点江山、建功立业的殿堂。作为读书人中的一员,孟浩然虽隐居于鹿门山,但是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于是在唐开元十五年(727年),他满怀信心地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可惜名落孙山。他不甘心,继续寒窗苦读,焚膏继晷。第二年再次参加科考,谁知"名落孙山"的魔咒又一次降临到他头上。这次的失败对他的打击很大,他流落长安,消沉苦闷,常常喝得酩酊大醉,自怨自艾。可是过段时间,他又振作起来,继续留在长安奔走献赋,以求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