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因为宣传启动较晚的缘故,观众接收到的影片信息较少,从片名到故事,都有生疏感,这多少也影响了观众的购票热情。在春节七天假结束后,这两部影片的后劲或会有更大的释放空间。
春节档不断高速增长的票房,吸引了太多注意力,但这一档期作品,在内容的原创性与本土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故事原创性方面:最大卖的《唐探3》,其核心内容延续了前两部的做法,是对日本最流行的本格推理故事的借用;《侍神令》根据手游《阴阳师》改编,可以视为日本IP的衍生电影;《人潮汹涌》是一部"中国版《盗钥匙的方法》";《刺杀小说家》打斗场面的游戏感,《新神榜:哪吒重生》与《熊出没:狂野大陆》的二次元风格……以上种种,都能看到日本文化与电影IP在这个春节档的痕迹。
日本影视作品曾在中国大行其道,《追捕》、《血疑》等影视剧,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制造过一轮热潮,但随着VCD、DVD、互联网等介质的更新迭代还有美国商业片引进数量的增加,中国观众有渠道看到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佳作,中国观众对日本影视的喜爱程度一直持下降趋势,新世纪之后有数年引进的日本影片屈指可数。
但今年春节档,日本影视元素以这么高的比例出现于国产片当中,还是有着令人深思的地方,最主要的一点是,国产片内容在本土文化的提炼与表现方面,还有待深挖。《唐人街探案》系列,将中国喜剧风格与日本推理小说,进行了巧妙的本土化融合,制造了这个系列勇不可挡的吸金能力。它的成功,也让更多从业者产生翻拍、改编日本IP的冲动,近年出现了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吴宇森导演的中国版《追捕》、韩延《动物世界》,还有《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战》等等。
今年春节档,可以视为这股新潮流的集中体现。除了《唐探3》拥有鲜明的日本元素,其他作品都将学习与借鉴,尽最大可能地藏了起来,观众并不会很容易觉察到。但在档期结束后盘点时,有必要重点思考中国电影的本土化创作,以及创作与观众、市场之间亲密而又复杂的联系,寻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故事内核。
《你好,李焕英》之所以能够成为黑马,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是一个完全本土化的故事,里面的时代背景与人物,与每一位观众在时间线索、成长经历、心灵共鸣方面,都是同频的。这样的电影,春节档可以更多一些。
不管怎样,"史上最强春节档"的形成,几乎成为定势。春节档为观众提供了春节期间娱乐需求的一个主要释放口,它的功用与价值,是超乎寻常的。对于电影行业与电影从业者来说,这个春节档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为春节档高票房开心,为看电影添年味而兴奋的同时,也要在一些方面保持冷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电影行业也是如此,如此重要的档期,电影质量应与票房大致匹配,如此才能长久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