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个健康年?张文宏称:去年防同事 今年防自己(2)

2021-02-09 16:53     北晚新视觉

他认为,为了将上海市建设成最安全的公共卫生城市,上海必须具备在新冠之后有能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袭击。未来防疫挑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如果疫情之初我们和病毒比的是意志,通过非医学干预方法控制住病毒的话,那么今后主要依靠的仍然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先进的公共卫生体系。"

长期抗疫必须依赖于公共卫生体系

张文宏指出,基于当前的新形势和医疗防控体系特点,推进公卫20条建设时不我待。在他看来,目前本市的公共卫生临床体系覆盖面尚不足以应对持久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本次疫情以来,上海在新冠疫情的应对上总体上表现优秀,通过凝聚全市力量聚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效地应对了国内与国际的输入性疫情。然而聚全市之力只能应急于一时,而不能应对长期化的疫情和后续常态化的抗疫。就长期抗疫而言,必须依赖于全市性均衡配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将抗疫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才能保障整个城市对传染病侵入的敏感性和常态化的传染病控制,以保障城市的安宁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有序开展。

除了疾控中心的体系需要强化以外,当前上海各大医院的感染和传染病学科建设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有完整感染病学科体系的三级医院只有华山、中山、瑞金、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五所,二级医院仅有普陀区中心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三所。一旦全球开放,疫情进入常态化,目前这种局面有较大程度的改变,加大建设力度,才能应对疫情的长期化和常态化,并确保公共卫生预警体系的敏感性和救治体系的完整性。

张文宏指出,当前我国的感染病学科体系陈旧,还有待于体系的更新发展,以应对感染病疾病谱的变迁和新发传染病的挑战。面临城市老龄化与耐药细菌感染蔓延以及输入性疾病增加与未知感染性疾病风险的不可控风险,未来我国感染病防控体系的需求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变的,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其他病毒性传染病、细菌真菌病的挑战,以及院感控制与细菌耐药的应对等艰巨任务。在这种新形势下,要真正做好健康中国战略的保障,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临床体系的建设,即感染病学科体系的现代化,实施多学科协作,建立整合感染病、传染病、疾病控制、新诊断技术与药物研发的立体化的现代感染学科体系和研究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