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道选址,登山40余次锁定海坨山(3)

2021-02-01 12:03     新京报

霍高智:2013年的4月,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们找到了我,说是为了申办冬奥会,需要找落差800米的大山,作为高山滑雪场。落差800米?我想了想就说:"哎,小海坨山合适。"并向专家们介绍了小海坨山的情况。专家听完后马上就决定去实地考察测绘。

大家可能要问--专家考察滑雪场,怎么就找到你了呢?因为,人们都说我是延庆的"活地图"。多年来走遍了延庆的山山水水,爬遍了延庆的一百多座山峰,要说对本地大山的熟悉,没人比得上我了。就这样专家们才找到了我。

新京报:你担任过测绘队的向导,在带着大家上海坨山时,经历了什么困难吗?有没有出问题的时候?

霍高智:为测绘队当向导别提多高兴了。我心想,我熟悉海坨山的每一条小路,当向导绝对没问题。可万万没想到还真就出了问题。第一回上山,我就领错了路,最后干脆就没路可走了。但是没有路也得走,我们硬是闯出了一条路。

测绘过程中,我们每天都是天刚亮就出门,天黑了才下山,还经常被雨水露水打得浑身透湿。邻居见到后对我说:"老霍啊,你天天泥猪疥狗似的,图个啥呀?"我说,"我图的就是能和冬奥会结缘。能天天爬海坨,我心里高兴啊。"

新京报:测绘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难吗?

霍高智:测量过程需要在山坡两侧的悬崖上设立观测点。测绘人员登山外行,我就接过器材,带领队员攀登悬崖。当时队员对我说,这是要训练我们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呀。我们当时身上就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国外建设高山滑雪场,一般是用直升机反复测绘百十次。可我们就靠着两条腿,在十分复杂的地形中,同样也拿出来了准确的数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根据测绘结果,我提出五条滑雪线路供专家参考,最终专家们选定了其中的一条。

新京报:专家团都有哪些成员,你们之间是如何配合的,有什么故事吗?

霍高智:我给你说个故事。专家团里有个75岁的单兆鉴老人,是1957年我国第一位高山滑雪的全国冠军。为了考察场地,他也坚持和我们一起爬上小海坨山。

单老告诉我,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中国也能举办冬奥会。他还说,经过论证,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要是能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冬奥会,那就相当于滑雪项目又回到咱们中国了。

单老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到那些天天早出晚归、中午吃冷饭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们,我更理解了中国为什么要申办冬奥会,那是我们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新京报:你爬了多少次海坨山,有没有受伤的时候?

霍高智:为了申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带领工作人员爬了一百多次海坨山。为了宣传申奥,需要拍摄海坨雪景。冬天最冷的时候,我带着摄影师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和八级狂风爬上小海坨山顶。任务完成了,我的脖子却被冻伤了,一片青紫。

爱人看了,心疼我。我笑着对她说,这点伤小意思,海坨山顶的雪景可美了,那是咱们申办冬奥会的比赛场地。

新京报:冬奥会申办成功时你在哪里,是什么心情?

霍高智:2015年7月31日,在八达岭庆祝会场上,当传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是"北京"的时候,全场一片欢呼。我静静地站在一旁,当时又想起了单老的心愿,想起那些为申奥默默奉献的人。我们梦想成真了,北京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既能举办夏季奥运会又能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我觉得四周的大山变得更美了。

新京报记者吴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