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灾异录:清末大旱灾

2023-04-19 11:19     360kuai

大同在晚清年间,由于满清宫吏的压榨,农民破产,工商凋敝,在正常岁月里已出现了啼饥号寒,民不聊生的现象,一遇灾荒,流离死亡更不堪言状。在光绪年间,大同发生过三次灾荒,即光绪三年,光十八年和光绪三十二年。其中以光绪十八年的灾情最为凄惨。

笔者的祖父曾访问过一些亲历者,现又参考《大同府志》、《大同县志》以及结合一些史料,现将他们的见闻记录于此,以供读者参考。光绪十八年(1892年)冬和前一年的春天,大同地区几乎无雨雪,土地极度于燥,到下种时除少数水地外,全县各村都不能摊粪堆,到夏季仍是赤地一片,不仅不见禾苗,而且也很少见到青草。所以饥饿在当年秋天对人们的威胁就开始了,到冬春就越来越发展到十分悲惨的境地。

自古以来大同地区的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主要依靠临近内蒙各县输入。这一年临近各县同样欠收,远地由于交通不便,更难输入,所以这一年的粮食外援基本断绝。在此情况下,当地农村的一些地主富农们存粮虽多,但不轻易出卖,而几个资本较为雄厚的大粮店,如广升粮店、永顺南店、永顺北店、和德一店以及几家大粮铺,却认为发财的机会已到,于是大量囤积而不出卖。所以粮价一日数涨,莜面每由制钱六七文涨到七八十文,小米每斗由四五十文涨到七八百文。

城乡贫苦人民不仅失业破产,同时也很难找到出卖劳动力的地方,即便偶尔被人雇佣,每天所挣的工资,乡村不过三文,城市也只有五六文,但大多数是只给吃饭不给工资,家中人仍然得饿肚子。有的人由于饥寒所迫,倾家荡产,把家中仅有的一些什物当卖一空,到城墙洞里存身。北城墙根的许多贫民窟,在解放前尚有遗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