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称帝后,做出“天子守国门”之举,这有何利弊呢

2023-05-21 13:39     360kuai

说到明朝历史的时候,熟悉这个朝代历史的人肯定会忍不住想起一句话来,那就是"天子守国门"。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说,皇帝充当起了国家的看门人。听起来好像很搞笑,但却属于很符合史实的一种说法。可能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能理解,觉得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曾经把大明的都城定在南京。那可算不上是能称得上是国门的位置,怎么就会冒出来这么一句话呢?

其实,"天子守国门"的情况是从朱棣即位开始出现的。那个时候朱棣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地理位置接近明朝北部的疆界,故而便有了这么一种说法。那么,称帝后,朱棣做出"天子守国门"之举,这有何利弊呢?

一、明朝时期面临的军事威胁。

其实不光明朝在建国后会面临以下这种军事威胁,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朝代基本上也都有面临这种军事威胁的可能。这种军事威胁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来自于外族势力的入侵,第二种则是来自于内部的各种阶层闹出的纷争。

我们就拿明朝来说,它在建国后曾经分封了很多藩王。所以,它有可能会面临来自内部的军事威胁,那就是诸如藩王割据、起义和农民起义等情况。而外部威胁就比较明显了,即外族势力的入侵。

阅读下一篇

李世民春节期间给房玄龄下了一道诏书,房玄龄左思右想不敢奉诏

李世民号称“千古一帝”,用人方面有独到之处。李世民手下的人才,有一类人专门给李世民找茬。比如说魏征和张玄素,这对好朋友就专门怼李世民。魏征好一点,还跟李世民摆事实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