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到此人墓前不愿下跪,一大臣用布盖住一个字,他才开始祭拜

2023-11-09 07:02     360kuai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对于国家的概念其实并不是很强烈,对改朝换代并没有多大的想法,无论是谁坐拥天下,只要是不侵犯自己的粮食和习俗,怎样都无所谓,因而清军入关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阻力。但当逼迫汉人遵从满族的习俗时,剃发易俗的时候,汉人的反抗运动就像是雨后的春笋一样疯狂涌现,这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吧。想当年,元朝统治者虽然辉煌一时,但不到一百年就被灭朝,清王朝吸取教训,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没有小觑汉文化的存在。就连自称"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曾经说过:如果我不是皇帝,就一定要去研究汉文化。虽然这可能是帝王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但也足以证明统治者已经注意到汉文化的重要地位。

当然,只是注意到,并不重视和重用汉文化是不能稳定清王朝的统治,很显然康熙也发现了这一点。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就自己带头研究汉文化,提倡汉文化,甚至康熙六次南巡时,曾经就有三次到孔子的故乡祭拜孔子。作为大清的皇帝,康熙竟然去祭拜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为自己的统治可真是废了不少心血。但是在祭拜孔老夫子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情况,康熙在祭拜完孔庙后,本想到孔子墓前祭拜。但是,康熙到孔子墓前不愿下跪,这一行为让大臣们很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康熙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但是一大臣看出了端倪,原来康熙本来想在孔子墓前再好好祭拜一下,但看到孔子墓上的碑文后,就打消了念头。原来,孔子被后代皇帝追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刻在了石碑上,由于皇帝的心里作怪,认为自己的身份高贵,给孔子下跪,等于是给一位王爷下跪,自降身份。这位大臣猜出了皇帝的心思,用布盖住一个字,他才开始祭拜。从现在的角度看,这只是皇帝笼络人心的方式,但是在当时,这个方式却十分奏效,文人汉臣感动不已,打算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大清王朝。尽管当时的场面十分壮观,但是香火之间,有一种淡淡的虚伪气息悄悄弥漫。

笔者认为,孔孟是中国文化的发明者,在千年的发展中已是中华文化的主心骨,特别是忠孝仁义等思想已经深入到民族的骨髓之中,不断指引着正确的前进方向。康熙帝作为满族入主中原,为了安抚天下臣民的心,想出靠拜祭孔子,来获得汉人臣子的心,着实是高。毕竟武力只能让自己得到江山,只有尊重贤臣和儒家知识分子,才能够坐稳江山,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