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隋朝建立以后,国家的内部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隋朝的内部矛盾分为两部分,一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即关陇贵族集团和南方集团之间的矛盾。关陇贵族集团从西魏一直贯穿到隋末唐初,主要人物是西魏年间设立的八位"柱国大将军"的后代子孙,其中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西魏宇文氏以及杨坚的皇后独孤家族都出自于关陇贵族集团集团。由于西魏是胡人建立的政权,所以杨坚在位期间,许多胡人得以位居高官,这也让南方集团中的汉人统治者心生不满。杨广继位以后,开始往南方集团倾斜,这就导致了两大集团的矛盾日益加深;二是民族之间的矛盾。东晋年间发生的五胡乱华,导致了汉人和胡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相往来,相互仇视。尽管北魏孝文帝后来重用汉人,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隋朝统一北方之后,这种不和谐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为战争变得更加激烈。这两部分矛盾的存在,对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旦矛盾真正激化,势必影响整个隋朝的命运。
第二,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被严重触动,导致隋朝皇室失去了贵族阶层的支持。隋文帝时期,开始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为朝廷所用。而到了隋炀帝时期,又增添了"进士科",这让无数寒门士子有了进入朝堂的机会,他们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上施展才能,从而逐渐掌控朝堂,使从前在朝廷一家独大的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遭到了剧烈的冲击。另外,隋炀帝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隋唐大运河,以此让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在政治方面,隋炀帝又开始倾斜于南方集团,还舍弃了"关中本位政策",把都城从长安迁到了洛阳。隋炀帝的这一系列做法让南方集团受益颇多,相反则使关陇贵族集团心生不满。就这样,隋炀帝逐渐失去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以至于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第三,隋炀帝急功近利,几乎耗尽了国家的所有积累。杨广继帝位以后,不仅没有及时处理迫在眉睫的内部阶级矛盾,反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修建长城、大运河,还不惜滥用兵力多次挥师远征。第三次讨伐高句丽失败,使隋朝数年的积累化为乌有,国力变得异常衰弱。为了填充国力,隋炀帝开始横征暴敛,致使百姓怨声四起,最终失去民心,从而导致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综上所述,我们终于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绝不仅仅只是因为隋炀帝的昏庸无道,其中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民族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最终矛盾激化,使隋朝处于一片风云飘摇之中。加之后来隋炀帝好大喜功,耗费国力,不体民情,失去民心,导致各地百姓纷纷起义,最终推翻了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