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合兵一处,共同讨伐司马乂,可是被其打败,而在洛阳城中,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住了司马乂,最后,司马乂被烧死。此时成都王司马颖在洛阳做了丞相,但是他并没有久居洛阳,而是很快地回到了自己的根据地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潼县,并以皇太弟的身份专政,东海王司马越对此事十分不满,便携惠帝率领进军攻打邺城,可是被司马颖击败,惠帝被俘,而司马越也逃回了自己的封地,后来司马越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幽州刺史王浚联手攻破了邺城,司马颖被迫离开邺城带着晋惠帝转赴长安。
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司马越又再次从徐州起兵击败了河间王司马颙,并在第二年回到了洛阳,而司马颖和司马颙相继被司马越杀害,自此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历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八王之乱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于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于刚在战乱中统一不久的西晋王朝,更是雪上加霜,各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继爆发,西晋也由此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