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间,太平天国竟然封了两千多个“王”,但多数都没好下场

2023-03-17 08:19     360kuai

"王"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本义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如:诸候王、亲王、郡王等。所以,在中国古代,"王"这个称号,一直以来都是尊贵地位和至高无上的称号。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那更是意味着不可逾越的权力。在明朝时期,除了朱氏家族以外,即便有再大的功勋,也不过是给个公候的称谓。在满人刚刚入关的时候,虽然,为了让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给清政权卖命,"破例"给三个汉人封了王,但到了康熙年间,在削三藩的时候,也都给清除了。

正是因为如此,"王"这个称谓,在明清时期,可以说是汉人们根本不可能得到的荣誉。即便是剿灭了太平天国起义,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曾国藩,清政府也不过只给他封了一个一等毅勇侯的称谓罢了。或许正是"王"的荣耀对于汉人们来说是非常遥不可及的,所以才会更加的令人向往。

而在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当中,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率先打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均匀"的战斗口号,洪秀全本人则自封为天王,之后,他陆续封了跟随他一起闹革命的杨秀清、冯云山等六人都做了王。而到天国统治的后期,对于"王"的册封就更加随意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