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黄皓迫害姜维不假,但是费祎死后掌权的陈祗(器重姜维),风评也不高,被认为佞。所以,诸葛瞻会看不上姜维,很好理解。那么,姜维时代的季汉,大致就是这么一个局面。刘禅把持着原来的勋贵势力,但因为将星陨落,现在的勋贵基本上没什么能带兵的了(名将之后基本都转文官了),不添乱就可以了。荆州势力,在丞相死后,甚至在其他三相死后,出现了两位继承人了,血脉继承人诸葛瞻,和学术继承人姜维。然后,这俩人的宣称权都不低,而且彼此不和。益州本土势力,坐井观天,安于现状,想要投降。
毕竟刘禅不是刘备,太平年代呆的久了,没经历过战乱。没有作战经验,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觉得自己抵抗不住。所以,乘自己还有点本钱,投了。和刘禅的能力和性格有关。首先是能力不足以抵抗,他的性格没有支撑曹操在这会投吗?刘备会吗?显然都不会。诸葛亮也不会。但,刘禅会。同样是亡国皇帝,明思宗就不会。明思宗虽然能力还有争议,或者也并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性格上他有一种支撑。所以不会。能力及性格这两点都是重要因素,自己会掂量一下,能力上可行与否。性格上是否有股不服输或者君王死社稷的信念支撑,或者哪怕仅仅是一个王朝的颜面。
总之得有个支撑。刘禅在历史上之所以被人称为扶不起,并不是完全诬陷他。确实他的能力格局离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还差得很远。可能明哲保身的能力还不错。但是明哲保身一般是一个臣子应该具备的能力,不应该是一个皇帝的主要能力,都是皇帝了,还要什么明哲保身,何况大陆还未统一。这个能力只能让你投降动机大于抵抗。所以过去帝王意志还是很重要的。大多数人都说降,孙权不降,再敢有降者如同此案。也就没人敢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