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投身行伍之后,作为侧翼部队,配合郭淮立下了不少战功。但从史料记载来看,郭淮与夏侯霸之间的关系却始终不和睦。
夏侯霸与郭淮不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阵营问题,郭淮曾受过司马懿赏拔,算是司马氏嫡系了;而反观夏侯霸,则出身曹魏宗室,妥妥的保皇派。其次是出身问题,夏侯霸不仅是曹丕的堂兄弟,曹叡的堂叔叔,更是名将夏侯渊之后;而反观郭淮,则出身没落世家,凭借军功和贵人赏识,才能一步一步走上高位。生平阅历不同,两者自然会有些摩擦。
最后是立场问题。夏侯霸因为其父夏侯渊之死,在抗蜀之战中表现激进,这恰恰违背了郭淮主动防御的基本战略。
按理说,夏侯霸是妥妥的曹魏亲信,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出身宗室,且对蜀国颇为仇视的夏侯霸,最终却投降了蜀国。《资治通鉴》提到:"霸素与淮不叶,以为祸必相及,大惧,遂奔汉。"这里提到的"祸事",便是指魏嘉平元年(249年)发生在曹魏境内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手段,诛杀大将军曹爽,一举掌控朝政大权。不久之后,夏侯霸的堂侄,征西将军夏侯玄被召回朝廷,郭淮反而接替了他的地位。靠山已经失去,再加上自己的老对手成功上位,于是夏侯霸放弃了自己的为父报仇的"理想",转投到了蜀国。
"霸尤不安,故遂奔蜀。南趋阴平而失道,入穷谷中,粮尽,杀马步行,足破,卧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闻之,乃使人迎霸。"这里有一个问题还需要解决,夏侯霸如此仇视蜀国,为何后主刘禅还专门派人来接应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