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粟裕一战成名,毛主席对秘书说:此人了不得,必成大器

2021-10-04 06:39     网易

一、引言: 孙武问道,真战危殆

《孙子兵法》里有个著名提问:“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如果敌军众多且阵势齐整(精锐之旅、非乌合之众)向我方进攻,弱势我方该如何应对呢? 答:“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意即:我方要先夺取敌人要害,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方摆布。

孙子兵法整书仅六千字,文笔简练,很多意犹未尽之处、让人感觉不过瘾。真实战场无论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时代,将士数量、装备、后勤等占明显优势敌方“齐整”攻来、弱势我方该如何应对才能化险为夷甚至反败为胜,这里头的指挥、外交斡旋、后勤统筹等等均难度极高,一举一动攸关生死,丝毫含糊不得。

这里有个好案例:1940年由陈毅外交斡旋、粟裕谋划预案和具体指挥、叶王陶诸将奋力搏击的黄桥决战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答案。

二、战前态势:群狼环伺,何以退敌

1940年秋季,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日寇及依附其上的汉奸走狗在江浙皖数省相当猖獗。9月,我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战略任务。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数千人渡江北上挺进苏北,当陈粟部进军黄桥、姜堰等地后,长期盘踞苏北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司令韩德勤消极抗日、与日寇互不侵犯;但却历来铁杆反共、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地头熟稔,很快纠集3万之众分3至5路向驻黄桥新四军陈粟部扑来,妄图歼灭我部主力独霸苏北。

此外,西南泰兴一带的日伪军一部,站一旁“坐山观虎斗”,也可能参与搅浑得利。

我方情况:黄桥只是一个位于江边不远的小镇子,战略位置重要。但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也没纵深周旋,可谓易攻难守。我新四军陈粟部渡江后满打满算才七千人,实际战斗人员不到六千,武器装备很一般,枪支少,不少战士甚至只能配备梭镖红缨枪。重火力缺失,如3纵陶勇部仅山炮2门,炮弹数发。所幸我部渡江后连克黄桥、姜堰、海安、营溪,数战连胜士气正旺,黄桥附近民众全力支持我部抗日除奸,所谓得民心。叶飞、王必成、陶勇指挥1、2、3纵队各部,1个纵队仅一两千兵马而已,和八年后叶王陶各领数万十几万雄兵纵横东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可同日而语。

我部有两个外援,西北方向八路军黄克诚部正星夜驰援,但顽韩来势汹汹、黄部距离甚远、决战时段没能及时赶到、故而只能起战略牵制作用;此外,新四军江南某营可能渡江支援,似乎有所帮助,但最后还是没及时赶到战场。我部还有一个不可忽视弱点:当时我部通讯力薄弱,战端一启则三个纵队须各自为战、独战求存。

战前态势总结:1940年秋黄桥决战前,敌以五倍兵力“众整而将来”、我方对阵形势极其严峻。我方不能输、输了就会被赶出江北、撤回江南甚至可能全军覆灭;甚至也不能小胜或打成僵局,这样可能引得陈泰运部、二李部、保安旅甚至外围日寇伪军,群起蜂抢,局势终至不堪收拾。我部必须奋力搏击、务求必胜、全胜、速胜!

六千人对阵三万之敌,群狼环伺,何以退敌?!

据史载,当时连我部主将陈毅都做了最坏打算,吩咐手下把自己曾在南方三年艰苦游击时都舍不得撂下的一挑诗文担子埋在镇外山丘上。当时的新四军领导、地处皖北的项英也多次电报问询、上上下下均对陈粟部能否在韩部大军压境下生存下去忧心忡忡。

后来结局如何大家都知道,战果不可思议地一边倒的黄桥战役是未来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指挥下扬名之战,其精密筹算宛如神助、可谓一战成名。更准确说法,应该同时褒扬陈毅元帅、叶王陶诸将、众多战士搏命、还有黄桥老乡们和他们那著名的烧饼,那真是一场绝无仅有的由诗人、猎人、教师、铁匠、农夫等诸多将士共同谱就的精彩华章。

三、战前筹算:多算胜、少算不胜、精算大胜

《孙子兵法》开章《计篇》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大意即:战役战斗之“战前庙算”极端重要,在未开战时就应该深入筹算。最终胜利者是因为比对方考虑得更周全更切实,而失败一方则相反,考虑得不周全、考虑得少。

战前苏北敌我局势分析:韩德勤虽名义上贵为蒋所任江苏省主席、但实控兵力仅李守维、翁达两部合计一万五千余人枪,实控范围狭小,仅苏北数县。二李部和陈泰运部名义上为其所辖、但实际上财税军事相对独立,且因担心被韩部吃掉而首鼠两端、在韩部和日寇间玩平衡(次年,二李部被汪伪策反、成了可耻的汉奸部队)。而我新四军陈粟部自挺进苏北以来已连克黄桥、姜堰、营溪、海安等多地,我军也以韦岗处女战教训了日寇支队、从而在广大民众心目树立了坚决抗日且能打胜仗之光辉形象。

大战前,我陈粟部审时度势,着力争取二李部、陈泰运部至少在决战时段 “坐山观虎斗”。39年秋至40年春,陈毅同志以非凡胆识与智慧三进泰州,与地方派系部队就联合抗日谈判成功,结成反韩统一战线,为决战顽韩创造有利军事态势。后来事实证明,不计一城一池得失、主动让出经济税赋收入极高的姜堰地区(当时有“金姜堰”说法)给二李、争取二李部和陈泰运部保持相对中立,是新四军军事成败外在保证之关键。在决战中二李部及陈泰运部、本地保安旅团三势力合计约1.5万之众,装备和我陈粟部相当,三势力构成顽韩之左右两翼、但一直保持中立,使顽韩部在军事上陷入孤立,大大削弱了其联合进攻力量,从而使新四军能够集中有限兵力全力打击顽韩嫡系部队,创造了战争奇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