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有六大名著,建国后却变成了四大名著,删掉的两本是什么?(4)

2024-01-10 12:02     搜狐

这个故事中也有不少他自己的影子,吴敬梓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他的生活也一落千丈。后来参加科举,结果被斥责“

文章大好人大怪

”,从此之后就对科举制度怀恨在心,这篇小说算是为曾经的自己复仇。

这本书为什么没有能够入选四大名著呢?前面说过,很多人都认为,

《儒林外史》是仅次于《红楼梦》的小说,之所以将它跟《红楼梦》放在一起对比,就是因为这两本书的风格比较相似,其中真意难以理解,

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两本风格相近的书,自然会选择更加出色的那一本了。

还有,《儒林外史》涉嫌抄袭,钱钟书先生在说起这本书的时候兴致并不高,他说这本书“

抄袭依傍处最多

”,意思就是,这本书中有明显的抄袭痕迹。

小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我们无法将文学这种东西分出个一二,就像那句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为读者是不同的,读者的心境、文化知识、生活环境等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所以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喜好也是不同的,尽管《儒林外史》跟《聊斋志异》最终被踢出了“四大名著”,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些都是千百年来的好作品。

就好像,难道“四大名著”就是最好的四本书吗?当然不是。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无数经典文学作品。

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还被世界各国军事将领奉为经典,司马迁的《史记》犹如千古一叹,再比如李白的诗,柳三变的词,关汉卿的曲等等,这些都是千百年来的经典,你能够说他们其中谁更好吗?能,喜欢诗的人会说李白,喜欢真实历史的人会说司马迁。

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在于排名,也不在于流传度,而是在于,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笔者一直认为,文学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能够给读者带来正面的影响就是好作品。而且,读书这件事情是“多多益善”的,“四大名著”该读,《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该读,其他的很多书籍都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