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自布衣,平素节俭朴素的大明太祖皇帝看来,继续供养这些嫔妃,这实在是很浪费民脂民膏的事,他老人家自然难以容忍,倒不如一殉了之,省钱省事省麻烦。
当然,朱元璋此举,倒是和汉武帝或者北魏王朝的"杀母留子"完全不同,更加不是为了防止后宫外戚干政。明初皇后生了太子,可以安然做太后,更可以打着遵循朱元璋祖制的旗号,把情敌都名正言顺地铲除。
比如成祖永乐帝、仁宗洪熙帝、宣宗宣德帝三代皇帝的身后事,其实都是明仁宗张皇后一手操办,谁该殉葬、谁可免死,她说了算。
另一方面,朱元璋又是个以家为国的【非典型皇帝】,很多时候更多把自己当做朱氏大家族的族长。所以,老族长对正房儿媳,和对自己小妾,当然不会是同一个标准。
所以,太子朱标早死,他哪怕再悲痛欲绝,却也没勒逼太子妃吕氏殉葬,只因为吕氏给他生了包括朱允炆在内的几个幼孙,这就是对老朱家的大功。
只不过朱元璋自己那些子孙,同时却获得了远超之前历朝皇子亲王的物质待遇,礼绝百僚的尊崇地位、代代不减的肥田厚禄。待遇之优厚,以至于明人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足可见这位驱逐鞑虏、重光华夏的一代英雄,所不可避免的以天下为一家一姓之私的历史局限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