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慧眼识珠, ”利用小人, 信用君子“的用人之道

2024-02-07 10:42     360kuai

武则天大肆动用酷吏震慑了朝野,从此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她清楚,动用酷吏并非长久之计,而且为她的统治带来了负面影响,要将国家治理得更好需要另辟蹊径。唐太宗常说,治国之道,唯在得人。也就是说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是否会用人。武则天手握实权达半个世纪,经验极其丰富。虽然在任用酷吏方面留下了黑暗的一笔,但是她的治理可以说是上启贞观、下接开元盛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她的统治下,百姓富裕,边疆稳固,朝廷内部井井有条,整个国家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治国安邦,主要就在于她擅长识人和用人,后人赞她有容人之量、识人之术、用人之道。

她将重点放在改革科举上。武则天对中国科举制度有三大贡献:其一,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科举又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此前明经科比较重要,是儒家思想的学习,而到了武则天这里,她就颠倒过来,以进士科考核为主。进士科主要考核诗文类的水平,这样一来就给了寒门出身的人更多机会。考明经科对世家大族比较有利,因为出身寒门的家庭必须拥有儒家书籍才有机会考中,但是考进士科有天赋就有希望考中。在武则天时期,人们常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都显老,五十岁考上进士都属于少年得志。在武周时期,平均一年半举行一次制举。制举制度需要皇帝临时出题,考验考生的行政能力。现任官员也可以参加考试。制举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参加复试,可以直接录用。武则天非常重视殿试,资治通鉴上说是武则天发明的殿试,她通过殿试来拉拢与考生之间的关系。

武则天还有一大贡献就是首次开创武举制度武则天"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由兵部主持,武举为每年一次,如果通过考试就授予武职。除了通过科举制度以外,武则天还用其他方法网罗人才。她鼓励官员以及百姓,每个人都可以毛遂自荐,自荐者可以将个人推荐信投入青色的铜匦之中。随着大批人才的引进,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唐高宗时期,有资格当官的人是几千人,到武则天时代人数是原来的十倍。武则天想了两个办法,第一,增加一些官职,第二,给个试用官,先看看他们的实力。当时官职很多,多得颇具有讽刺意味。但武则天有办法,如果不胜任轻则贬官,重则砍头,实行了宽进严出的原则,最终留下了一批优秀的官员。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