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国之重器”怎么惨到这一步?(4)

2020-12-08 10:03     搜狐

大连光洋,则是民企中的大国重器。20多年来,通过“破产式”研发,从软件干到硬件,钻透了数控系统、关键零件、机床整机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率达到不可思议的95%,让很多业内人士都感觉不可思议。

但即便这些优秀的企业,依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资金问题。

2012年-2019年,华中数控扣非净利润全是负数,净利润靠政府补贴撑门面,股民还曾因此高喊要前董事长陈吉红下台。大连光洋还未上市,但从其旗下拟登陆科创板的科德数控可知,其经营现金流三年为负,存货、应收账款高企,资金压力巨大。

有人因此大声疾呼,国家应该赶紧救救机床业,毕竟,这是一个制造大国输不起的领域。

实际上,中国的扶持政策也接连不断。

1999年,国家对数控机床增值税实施先征后返,历时10年之久。

2009年,科技部、工信部启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

2019年11月18日,财政部背景、注册资本1472亿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成立。这个“制造业大基金”,将以更市场化的强力方式,助力制造业关键突破,并立即调研了华中数控、敏嘉制造等机床企业。

相比政策,业内人士最期盼的是,要给中国机床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也就是说,除了资金扶持的输血,更要给中国机床业加速造血的机会和环境。

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在重点领域大都已能自主,但长期沉淀的品牌形象和观念,依然让中国自主的高端数控机床被排除在某些市场之外,包括本土企业,也都更倾向购买外资产品。

连武重、华数这样的企业,都坦言“给钱不如给市场”,呼吁能多给中国机床企业“上牌桌”的机会。因为如果产品做出来没有市场,便很快不能再有产品出来了。

总的来说,业内普遍的共识是,中国机床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必须“拯救”。一些专家学者,也为加强机床业的发展开出了“药方”,核心包括:

第一、加速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替代。在战略新兴产业、国家重点项目中,可以明确规定:优先采购国产高端机床;在市场环境下,运用市场化补贴,鼓励制造企业优先选用国产高端机床,让那些有创新、能突破的机床尽快脱困,形成利润正循环。

第二、用投资方式,打造小而精、世界级的全产业链集群。机床业缺钱、缺人、缺技术,但科创板和“制造业大基金”的设立,为破解困境提供了绝佳方案:先通过“制造业大基金”,精选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机床细分冠军;再通过科创板上市的财富效应,聚集高级技术、高端人才,打造出中国机床业小而精的全产业链集群。

第三、用关键突破手段,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一些关键痛点,看上去是机床业不争气,实际上是制造业的整体性短板。像轴承、螺钉不耐磨,背后是冶金技术不过关;数控系统不好用,背后是软件算法不精深;高端机床的专用芯片,国产的集成低、功耗大、价格贵,完全是半导体行业的锅……破解机床业的关键痛点,需要中国制造整体能力的一次涅槃重生。

如此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国机床业或能迎来转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