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出上联:水无一点不成冰,一和尚对出下联,当即决定起兵造反

2020-12-06 09:20     360kuai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了,继任者是已故皇太子朱标长子朱允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分封众多子侄到各地就藩,希望他们能够拱卫皇室共同守住大明江山。如果皇位能够一代代的按照顺序传承,以朱标的能力和威望,是完全镇得住诸多兄弟的。可是朱标早逝之后,下一辈的朱允炆在面对叔叔们时,就显得有些威望不够了。当时边塞上的藩王们肩负着抵御北元、保卫边疆的重任,因此个个手握重兵。

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皇权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比如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以及唐朝的藩镇割据,都严重威胁了天子的皇权。再加上皇家之中本就没有多少亲情,所以年轻的朱允炆决定削藩以强化中央的权力。从历史的全局来看,朱允炆的这一决定并没有错,他的顾虑也不无道理。但他错就错在手段太过强硬、心太急,最终激起了各地藩王的不满。削藩开始之后,朱允炆先挑软柿子捏,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

而此时最坐不住的,就是北方最强的"塞王"燕王朱棣。燕王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当时他的三位兄长已经悉数去世,他就是太祖子孙中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那位。除此之外,朱棣的个人能力也是朱允炆所忌惮的,洪武年间他就凭借战功收获了众多好评。此时的朱棣也清楚,自己这位大侄子是在杀鸡儆猴,自己迟早也要落得和弟弟们一样的下场。于是朱棣便动了造反的念头,反正坐以待毙是死,造反也是个死,那为什么不搏一搏呢?更何况朱元璋留下了"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祖训,给了朱棣起兵一定的合法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