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备份?黑锅背了两千年,罪魁祸首竟是他!

2023-09-23 11:43     网易新闻

01

作为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堪称一个大IP,火了两千多年,也被骂了好多年。焚书坑儒,是他最知名的黑历史之一。但实际上,这个看似为人熟知的历史事件,至今也无定论。

康有为为变法而作的《新学伪经考》,将汉代儒生视为骗子,指出焚书坑儒是一桩两千年的骗局。他认为,“秦焚书,六经未因此而亡”,先秦经典是秦汉以后逐渐散佚的,秦始皇只是在背黑锅。他还说,“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绝”,秦始皇虽在咸阳坑了460余人,但天下儒生众多,“尚不啻百亿万也”,比如西汉的伏生、叔孙通等就是秦朝的博士,也没见他们被迫害致死,儒学也没有断绝。

这是说,不是嬴政坑了儒生,是后世文人“坑”了嬴政。对于“坑儒”,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所坑者非尽儒生也”。这一派学者指出,史书中被坑杀的“诸生”很多是为秦始皇求取仙药的江湖术士(方士),并不是儒生。

顾颉刚却说:“当时儒生和方士本是同等待遇……(秦始皇)把养着的儒生、方士都发去审问,结果,把犯禁的四百六十余人活葬在咸阳:这就是‘坑儒’的故事。”甭管是儒生还是方士,反正得罪嬴政的,都被坑了,谁也逃不过。

说到焚书坑儒,经常是满满的负能量,但胡适的观点与众不同。胡适认为,李斯的焚书抨击复古思想,在当时代表的是一种厚今薄古的改革精神,对其大加赞赏:“政治的专制固然可怕,崇古思想的专制其实更加可怕……我们不能不承认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极伟大的政治家。他们采取的手段虽然不能完全叫我们赞同,然而他们大胆的反对‘不师今而学古’的精神是永远不可埋没的,是应该受我们的敬仰的。”

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胡适的这一观点也很别致。

02

焚书与坑儒,是两起不同的事件。《史记》记载,其分别发生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和三十五年(前212年),起因迥然不同。

焚书事件的导火索,是秦朝建立后,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的一次冲突。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在场70余名博士为他祝寿,一群人听着小曲喝着酒。在当时,博士不是一个学位,而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秦朝统一之初,秦始皇也曾兼容并包,在宫廷中聚集了来自七国的70多位博士和2000多名诸子百家弟子,由他们参与秦朝制度建设,他们也是嬴政的御用文人。

宴会上,一个叫周青臣的官员配合秦始皇的演出,带头拍马屁,说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秦始皇听了飘飘然。偏偏有人不给领导面子。齐国儒生、博士淳于越是一个推崇分封制的复古派,听到周青臣对秦始皇阿谀奉承,还称赞郡县制给力,心里很不爽,当面就怼了起来,说:“殷周兴盛千年,在于分封子弟功臣,相互辅助。如今皇帝一统天下,而子弟为匹夫,万一有像齐国田氏作乱、篡夺政权一样的事情发生,谁能来救驾?”

淳于越紧接着慷慨陈词:“我没听过做事不遵守古训,还能长久的。现在周青臣又当面奉承陛下,加重您的过错。这人肯定不是个忠臣。”

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辩论,在大秦帝国不是新鲜事儿。最经典的一场,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六国后,王绾与李斯之间的论战。当时,对于如何统治这个统一的帝国,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丞相王绾建议,新平定的燕、楚、齐等国地处偏远,中央朝廷鞭长莫及,不如仿照周朝的做法,将国土分封给皇室子弟,恢复分封制。

嬴政下令让众臣商议,很多人同意王绾的主张,只有一个人坚决地投了反对票,此人就是廷尉(掌全国刑狱法令)李斯。

李斯对封建复古派当头棒喝,说,周朝虽分封子弟甚众,到后来诸侯却互相攻伐,周天子也毫无存在感,如今秦朝以武力征服统一六国,每取一地就置郡县,郡县制已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天下安宁稳定,大可不必恢复分封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不再进行分封,依靠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至此,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深刻影响此后两千多年的历代王朝。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