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皋:被称诸葛武侯转世重生,功成西南,其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2024-04-04 13:22     360kuai

有唐一代,外患和边疆不稳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唐王朝,外患问题诸如北部的突厥,东部的朝鲜,西部的吐蕃。

而南部的南诏及诸蛮介于外患与边疆内乱之间,他们与唐朝的关系极不稳定,唐朝强大时他们归附,唐朝出现内乱或削弱时,又与吐蕃联合侵扰唐朝。

安史之乱后,德宗即位后,对吐蕃采取强硬措施,下决心进行"北守南攻"战略,处于关键战略地位的西川以及节度史韦皋被时代的潮流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作为关中望族韦氏子弟的韦皋,经历颇有传奇色彩。1岁生日时有胡僧称其为诸葛武侯转世重生,将要镇蜀佑护蜀人。他19岁入仕,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左金吾卫大将军。785年,出任西川节度使。

韦皋经过分析和研判,将西川定位为边疆防御性藩镇,制定通联东川,内安南诏等少数民族,共同抗击吐蕃的一系列军事政治指导思想。

随着势力的逐步增强,在军事威慑打击的基础上,进行怀柔和安抚,使南诏归唐,诸蛮归附。他镇蜀21年,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

一、开路置驿,奠定治理基础

韦皋到任西川节度使后,首先开展实地调查研究,亲自率人深入到西南各民族居住的山区进行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开复西南夷事状》十七卷。

他切实了解到这些边区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很多,他认为地处山区,外联不畅,汉族先进文化不容易传进来,关键节点是交通的阻碍,这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根源。

于是,韦皋确定到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安排就是要开路置驿。他在考察报告中指出,要打破西川闭塞并发展迟滞的状态,必须发展交通,要使南诏重新归附,必须"开路置驿"。

韦皋还认为,发展西川的总原则立足于和,但要时刻准备与吐蕃对抗,必须加强武备,强化军队和粮草运输能力和效率,基于以上多重考虑,韦皋高度重视"开路置驿"工作。

经过实地考察和缜密筹划,韦皋开始着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龙溪建设山城,修筑西山堡,来接纳归降的羌族,同时设置两路运粮使,掌管西山的运输事务,为开路置驿提供方便。

韦皋在要冲之地资州设立安夷军,就近控制南边局势,随时应对和处理当时的政治形势及西南的实际情况。随后他派出部队,开始"开路置驿"。

主要实行的就是原路改扩建,即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修整和开辟,首先畅通了从四川到云南的主要通道清溪道。

公元 794 年,韦皋派遣马益统率大队兵马,以军力开拓石门路,对原有的"五尺道"进行大规模修整和扩建,将其延伸到南诏所在的洱海一带,成为联系四川和云南的重要通道。

韦皋的"开路置驿"举措效果极佳,随着清溪道、石门路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四川和云南商旅往来,强化了西川对边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并进一步加强唐王朝与南诏的联系,在南诏归唐、抗击吐蕃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联蛮通诏

西南蛮族多位于剑南道南部与南诏之间,他们自成一体,长期在唐、吐蕃与南诏三大势力之间周旋。

这些蛮族因临近吐蕃,受其掣肘,立场总是在唐朝和吐蕃之间摇摆不定,他们以东女国、西山八国羌族为代表,史书上称他们称为"两面羌"。

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性,加上他们反复无常的两面性,如果与唐朝离心,就可能充当南诏、吐蕃抗击唐朝时的向导和侦察兵,如果收为已用,当唐朝想要联合南诏以抗击吐蕃时他们也会发挥极大的助力。

因而这些蛮族及其所处的位置、政治立场,对于唐朝、吐蕃、南诏三方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韦皋深刻认识到蛮羌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打通与南诏的关系上,必须先招服蛮羌。于是韦皋开始积极治蜀练兵,不断增强剑南地区的军事力量,奠定招抚蛮羌的坚强后盾。

韦皋在治蜀期间以实行德政为主,三年就要免除一次赋税,给予当地居民切实的好处。同时,对于顽固势力则采取凌厉镇压的方针。

在此期间,嘉州绥山县婆笼川少数民族首领甫枳兄弟诱使生蛮作乱,韦皋派出军队擒获叛军首脑,数其罪行处斩,并重新任命蛮族首领,安抚其盲从的民众。

通过施行一软一硬的政策,解决了与唐处于对抗地位的诸獠的矛盾,开展对诸蛮进行招抚。

韦皋的招抚工作首先从东蛮开始,公元 786 年取得阶段性成功,东蛮中的两林、勿邓两大部落被成功招抚,由韦皋请朝廷封他们的首领为当地番王,并雕刻两林、勿邓的王印给他们。

本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好进行,可是其中一个蛮族部落首领梦冲却再次反叛投靠吐蕃。

韦皋这次没有学习诸葛亮七擒七纵、以情感人的方法,而是出动军队将他擒获,在琵琶川下公开斩杀,将部落副首领扶正,"蛮部震服",少数民族纷纷降服韦皋。

由于唐与南诏之间必须经过蛮族地区,所以韦皋招抚东蛮奠定了与南诏商谈归附问题的契机和渠道。他通过东蛮全面了解南诏情况。

这时的南诏首领已经是异牟寻,南诏也从与吐蕃的兄弟之国的平等地位,降为附属国,因为吐蕃赋敛繁重、索求无度产生诸多不满,并且他的老师兼宰相邓回多次劝其弃蕃归唐。

韦皋通过东蛮了解到异牟寻的思想转变,于是展开招抚行动。多次通过东蛮首领带信给异牟寻,劝其归附唐朝。

异牟寻虽然没有回信,但诸蛮将见到异牟寻时的情景和事情,都向韦皋通报,因为诸蛮在其中起的桥梁作用,韦皋才能实现与南诏间更为通畅的联系和了解。

韦皋镇蜀期间,唐王朝在与吐蕃在四川的实力对比中开始逐渐上升,加上吐蕃对东蛮的长期严重剥削,是东蛮接受招抚的两个重要原因。当然,招抚工作的成功,韦皋的正确策略是最重要的现实保障。

三、妙使连环计南诏成功归唐

南诏首领异牟寻一直在吐蕃和唐朝之间徘徊,一方面想归附唐朝,数次通过东蛮各部暗中示好韦皋,另一方面又畏惧吐蕃的军力,不敢正大光明打出大唐的旗帜。

针对南诏的犹豫不决的现状,韦皋决定与东蛮联合施行反间计,离间南诏与吐蕃的关系,使吐蕃与南诏之间产生嫌隙,互相猜疑、防范。

当时吐蕃发兵攻打西川,同时要求南诏也共同出兵,异牟寻慑于吐蕃的兵力,派出一万军兵参与联合作战,但却拖拖拉拉,始终不进攻。

这时,韦皋终于施展绝计,给异牟寻写了一封,赞赏南诏反叛吐蕃归附唐朝的诚意,却暗中故意让东蛮人将信件辗转落在吐蕃人手中。

吐蕃果然对南诏生出怀疑之心,派遣一万军兵堵住南诏通往蜀地的道路,"云南怒",异牟寻将军队调回国内。

韦皋的反间计开始初见成效,但是还没有实现南诏与吐蕃的彻底决裂的目标。为此,韦皋决定展示武力,反击吐蕃,坚定南诏反叛吐蕃的决心,加快回归唐朝的进程。

韦皋发动了收复巂州的战役,并取得了胜利果实。在此期间,他又多次致书南诏,希望联合南诏共击吐蕃。

他先是告诉异牟寻回鹊已经与唐朝达成协议,共同攻打吐蕃,希望南诏不要落后他人,"累代功名虚弃"。并且称这是南诏"复怨雪耻"的一个千载难逢之机,使异牟寻产生紧迫感。

然后派出原来在南诏王阁罗凤手下的段忠义携带他的亲笔信去云南,吐蕃得知后为加强对南诏的控制,要求南诏将众多大臣之子作为吐蕃人质,使得"云南愈怨"南诏与吐蕃关系恶化,异牟寻不久结束犹豫观望的态度,决定归附唐王朝。

韦皋在此时又加了一把火,他给异牟寻写信商议共袭吐蕃的计划,并且暗示南诏可以借此扩大势力范围,"独与云南筑大城于境上",彻底根除后顾之忧,可以说是对双方都有益,这样的计划自然很容易使南诏心动。

异牟寻派出三名使者,分三路到达成都,上表请弃吐蕃归唐。但在自称唐云南王孙的同时又称吐蕃义弟及其封号,表明南诏与吐蕃之间的关系尚未彻底断绝,更谈不上与唐合击吐蕃。

为此,韦皋再一次派出使者崔佐时到南诏,经过与郑回的暗中联络,劝异牟寻尽杀吐蕃使者,公元 794 年唐朝与南诏盟誓于点苍山,南诏终于重新归附唐王朝。

韦皋对南诏招抚时,使用一连串的手段,先用反间计破坏南诏与吐蕃联盟,再用武力打击吐蕃气焰,并趁机派使者出使南诏以示重视,最终促进南诏选择归附唐王朝。

四、结语

中唐时期,唐德宗即位后统治危机四伏,内部藩镇割据,外部边患严重,突厥、回鹘、吐蕃、南诏等政权对唐王朝构成了很大威胁。

为此,唐德宗接受著名政治家李泌的建议,决定团结南诏等一切力量,"以困吐蕃",希望打破南诏依附吐蕃的局面,实现南诏归唐进而双方联合共同抗击吐蕃。

在招抚南诏的过程中韦皋的作用不可或缺。他创造性地执行唐德宗的新政策,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多种策略并行的方式,开路置驿为抚南诏、抗吐蕃打下基础;

积极治蜀、练兵,增强西川地区的军事力量,再以此为后盾对蛮羌实行招抚;再巧妙的利用诸蛮、南诏与吐蕃之间的矛盾纠葛,联合了所有可能的力量,共同对抗实力强大而又对唐不善的吐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最终实现南诏归唐、双方合作共击吐蕃的目标,韦皋功成西南,名留青史,其个人的仕途和名望也随之增加,位极人臣。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