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朱元璋坚持要册立嫡子,那么朱标去世后,他就该立嫡次子、嫡三子为皇太子,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选择孙子。那么有人或许会说,朱标是皇太子,皇太子一脉就是大宗,那么朱元璋直接传位给孙子,也是情理之中。
但问题是,朱标的原配是常氏,也就是常遇春的长女,常氏生了两个儿子,分别为朱雄英和朱允熥,他们才是朱标的嫡子。而朱允炆一开始是庶子,即使后来他的生母被扶正了,但大家都知道,古代继室和原配,是没办法比的。所以就算朱雄英夭折,朱允熥的地位也应该高过朱允炆。
可是到最后,朱元璋还是选择了朱允炆,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说明朱元璋并不是非要坚持所谓的"嫡长子制"。而他之所以选择朱标和朱允炆,就直接表明他立储的意图,就是他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类我"的继承人,而是一个"仁君"。
朱元璋打击功臣,就是想自己当这个坏人,留下一条平坦的路,交给自己的继承人去走。也就是说,"打天下"的事他来做,"治天下"的事就交给子孙。而什么样的人才能"治好"这个天下呢?必须是仁慈宽厚的人,就是像朱标、朱允炆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