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又派人去剑阁前线敕令姜维投降,当时蜀汉的将士接到投降的命令时,不少人"拔刀斫石",表达不满和愤慨之情。
刘禅降魏后,去当他的"安乐公"去了,他与其子刘谌的以死殉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钟敬伯在《汇评三国志演义》批注中感言:"刘谌不愧于其祖,刘禅有愧于其子矣。"
明末清初的毛宗岗(现今通行的《三国演义》,大部分是依据毛宗岗本为底本)也有感言:"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
本文参考自:《三国史话》
刘禅又派人去剑阁前线敕令姜维投降,当时蜀汉的将士接到投降的命令时,不少人"拔刀斫石",表达不满和愤慨之情。
刘禅降魏后,去当他的"安乐公"去了,他与其子刘谌的以死殉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钟敬伯在《汇评三国志演义》批注中感言:"刘谌不愧于其祖,刘禅有愧于其子矣。"
明末清初的毛宗岗(现今通行的《三国演义》,大部分是依据毛宗岗本为底本)也有感言:"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
本文参考自:《三国史话》